關於年例美食,這些你都知道嗎?
盂蘭盆節是從印度撒播進來的節日,在我們國家也稱之為中元節。在歷史的生長中,逐漸形成了我們國家的信仰,日以增進的民俗文化,在盂蘭盆節到來之際,許多地方都舉行流動來紀念的這個節日。以下先容的就是我國各個省份在過盂蘭盆節所舉行的流動,我們來看看吧!
貴州省
畢節區域、黔南州、黔西南州等地,“燒包”時,以包砌塔,用香燭繞包塔一圈,留一缺口排成陣型,寓意亡者領取紙錢之路,紙錢包均為寸厚,每兩包之間夾上畫有駿馬的紙片一張,稱之為“駝錢馬”。燒包前,於圈外置金屬質盆一個,內盛半盆清水。盆上擱有貴州用來夾取煤炭的“夾鉗”一個(也稱“火鉗”,類似北方的“火筷子”)以及菜刀一把。寓意為防止無主的孤魂野鬼靠近。
河北省
泊頭市、南皮縣七月十五攜帶水果、肉脯、酒、楮錢等前往祖先墓地祭掃。並持麻谷至田梗,稱為「薦新」。廣平縣中元節以時鮮食物祭拜祖先,並準備果蔬、蒸羊送給外孫,稱為「送羊」。清河縣七月十五上墳祭掃,以蒸面羊贈予女兒。
山西省
永和縣念書人於這天祭魁星。宗子縣的牧羊人家於中元節屠羊賽神,俗傳云云可使羊只增添生產。又贈肉給諸親戚,家貧無羊者則蒸面作羊形來取代。陽城縣農家以麥屑作成貓、虎及五穀之形,于田間祭祀,稱為「行田」。馬邑縣民中元節以麥面作兒童的形狀,名為「面人」,互贈親戚家的小孩。忻縣农民於中元節在田梗上掛五色紙。
河南省
商丘縣中元祀地官時,懸掛紙旗於門口,傳說可以防蟲。孟津縣中元節放鷂子.郲縣七月十五日在門前畫一灰圈,在圈內焚燒紙公以祭拜祖先。
2021年正月初四齣門日子好不好 大年初四齣門好嗎
山東省
長島漁民以木板秫稽製成小船,上貼一紙條「供××使用」,或供溺海者的牌位,再裝上食物、衣帽、鞋襪等用具,然後點燃蠟燭,由已婚的男子將小船放入海中。沾化縣各各家采麻柯及新鮮草恭弘=恭弘=叶 恭弘 恭弘搭棚子,稱為「麻屋」,請祖先牌位於其中祭祀。獨陵縣稱中元節為掐嘴節,家家吃粗茶淡飯。
陝西省
臨潼縣七月十五日燒紙祭麻姑。城固縣中元節農家會飲,稱為「掛鋤」。延緩農家,中元節早晨至田間,擇取最高、最茂密的稻穗,掛上五色紙旗,名為「田旛」。
江蘇省
吳縣住民中元節以錫箔折錠,沿路焚化,謂之「結鬼緣」。儀征縣各地尚盛行一種紙鬼,內藏碗燈,有賭鬼、酒鬼、大老官等等。宜興縣中元節河中放四艘船,一艘放焰口,一艘載佛婆念經,一艘燒錫箔紙錠,一艘放河燈。東縣鄉民於這天吃扁食,是一種以麵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物。上海放河燈時,在船尾粉飾紅紅綠綠的紙燈,稱為「度孤」。
四川省
四川省俗以中元祭祖燒袱紙。即將紙錢一疊、封成小封,上面寫着收受人的稱謂和姓名,收受的封數,化帛者的姓名實時間。俗傳七月十五鬼門關閉,各家都要「施孤送孩」。成都一帶人們用紙紮「花盤」,上放紙錢及供果,端在手上,在屋內邊走邊念:「至親密友,左鄰右舍,原先住戶,還舍不得回去的亡魂,一切孤魂野鬼,都請上花盤,送你們回去羅!」說完後端到屋外焚化。
看着每個省份對於中元節的習慣照樣有所紛歧樣的,許多地方都市選擇去祭祖,去紀念自己祖先,這一個是具有雙重意義的,發揚推己及人,樂善好施的精神,從差異角度出發,都是有人情味的。
九九天氣口訣,九九后的天氣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