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黃歷 正文

二十四節氣的由來

潮汕清明節習俗

想必人人生涯中都聽過大寒小寒或者立春之類的說法,那麼這些說法就稱之為二十四節氣,也就是有24個節氣,每一個節氣都有着他的特殊寄義,下面我們來看看二十四節氣的由來。

我國是最早的農耕蓬勃國家之一,先民在耐久的農業生產中,十分重視天時的作用。《韓非子》中說道:“非天時,雖十堯不能冬生一穗。”北魏賈思勰在其所著的《齊民要術》中也提出“順天時,量地利,則用力少而樂成多,任情返道,勞而無獲”。天時對農業生產起着主要的作用。

那麼,“天”是什麼呢?按現代的說法,“天”指的是宇宙和地球外面的大氣層。大氣層中泛起的種種氣象徵象,陰晴冷暖、雨雪風霜,直接影響着農業生產。

好比,今年五穀豐收,我們說“老天爺幫了忙”;要是減產歉收,我們就說“老天不開眼”。從農業生產角度看,“天”指的是氣象條件,說得確切些,指的是農業生產的氣象條件。天時的“時”,農業流動的“時”,不是簡樸地指時間歷程,它要求能反映出農業氣象條件,反映四序冷暖及陰晴雨雪的轉變。

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節氣,是示意一年四序天氣轉變與農業的生產關係的。

在我國古代,節氣簡稱氣,這個“氣”,也就是天氣、天氣的意思。

正月十九能出門嗎 2021年3月2日可以出遠門嗎

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遠在春秋時代,就已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四個節氣。以後不停地改善與完善,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公元前104年,由鄧同等制訂的《太初曆》,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

地球自轉一周為一天,圍繞太陽公轉一周為一年。節氣就是憑證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的軌道位置,以及地球自轉軸(地球南北南北極的連線)和公轉軌道(黃道面)斜交成的角度而劃分的。二十四個節氣,也就是示意地球在公轉軌道上二十四個差其餘位置。由於地球在公轉軌道上的位置差異,就使得太陽光射在地球上的位置有時偏南,有時偏北,有時又直射在赤道上。這樣,就引起了天氣和晝夜是非的轉變。

地球圍繞太陽旋轉的軌道面的圓周角是三百六十度。我們的祖先就是憑證太陽直射在地球差異位置的天氣轉變情形,每隔十五度,劃分一個節氣,每個節氣相隔約十五天。這樣,每個月就有兩個節氣,一年十二個月,恰好合成二十四個節氣。其中,每月第一個節氣為“節氣”,即: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十二個節氣;每月的第二個節氣為“中氣”,即:雨水、春分、穀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十二個節氣。“節氣”和“中氣”交替泛起,各歷時十五天,現在人們已經把“節氣”和“中氣”統稱為“節氣”。節氣示意天氣情形的轉變,二十四個節氣就是根據一年天氣的轉變情形,平均劃分為二十四個階段的意思。

其中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用來劃分一年四序;“二分”“二至”是季節的轉折點;“四立”示意季節的最先;小暑、大暑、處暑、小寒、大寒,示意一年中最熱、最冷的時期;白露、寒露、霜降反映氣溫下降的歷程與水平;雨水、穀雨、小雪、大雪反映降雨降雪時期的水平;驚蟄、清明、小滿、芒種反映季節和農作物的生長徵象。

為了便於影象,祖先們憑證上面節氣名稱的順序,編寫了一首二十四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著相連,秋處霉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這首節氣歌,每句中除一兩個字外,其餘每一個字都代表一個節氣。如第一句“春雨驚春清谷天”,除天字外,其餘各字就是代表(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六個節氣。其餘的各句也可以照此類推。


正月十三適合訂婚嗎 正月十三可以訂婚嗎20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