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黃歷 正文

中國古代紀時法二十四節氣的原理與寄義,二十四節氣詳解

二十四節氣分別是哪些,二十四節氣解釋說明

為節氣命名稱,是有依據有考究的。春、秋兩季,有“分”字,如春分、秋分,而不用“至”;夏、冬兩季,有“至”字,如夏至、冬至,而不用“分”。

從立春到大寒,共二十四節氣,它們各有其名稱,而這些名稱也都有來源和依據。“四立”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四序的節氣。丑月即十二月竣事,寅月即正月最先,這叫做“節”。

一個月之半,則叫做“中”。“二分”即春分、秋分,是指陰陽各佔一半,即陰陽二分勢均力敵的時刻。“二至”即夏至、冬至的“至”,有兩個意思:從子到巳這六個為六陽地支,

1.png

從午到亥這六個為六陰地支,“至”是介於巳與午、亥與子之間的意思。冬至的時刻,亥(十月)的陰氣盛旺到了極點,以是稱冬至為子,子就是止,此時陰氣因盛極而住手,陽氣便最先泛起,以是也稱“至”,至就是到來的意思。

夏至的時刻,巳(四月)的陽氣盛旺到了極點,以是稱為午(五月),午就是仵,這個時刻陰氣最先泛起,以是也稱“至”。從秋分起水最先乾枯,到了立冬水最先結冰;到了冬至的時刻,水泉最先涌動,也就是陽氣萌發,萬物最先復生,到了大寒的時刻,江河裡的水都結成了堅冰。

雨水的意思是:雨水早先是露,是霜,是雪,它們都是由水氣凝聚而成的,嚴寒之極。到了春天,暑氣最先順勢而行,又是暑天的最先。天一降水,人與萬物都最先蘇醒。春天屬木,而生於水,立春之後,接下來的節氣命名為雨水,是很適當的。

2.png

按卦氣說,正月為《泰》卦,這個時刻天氣下降,自然應當為雨水。卦氣二月為大壯,雷在天上轟鳴,驚醒萬物,下面的節氣自然應叫做驚蟄;先雨水和后驚蟄,云云排列,也很適當。

驚蟄的意思是說萬物都是由於震驚而生出來的,而震就是雷——在《易》卦中,震卦的卦象之一就是雷。清明的意思是說是由於巽而嚴整,巽為風,風清潔而嚴整,以是叫做清明,

清明就是清潔嚴整的意思——在《易》卦中,巽卦的卦象之一就是風。穀雨節在三月中,是由於從雨水以後,地氣最先萌動,到這個時刻又遇見雨水,土地便能夠滋潤種種農田作物。

小滿在四月中,先哲對此有如下說法:小雪之後,陽氣一天增進一分,經由三十天就增進至三十分,而形成一晝也就是一天,這就是冬至。小滿之後,陰氣也是這樣天天增進。

四月是乾之終,之以是說“滿”,是由於《姤》卦的初六爻說“贏豕孚蹢躅”,《坤》卦的初六爻說“履霜堅冰至”。這裏的“贏豕”是比喻其小,而“蹢躅”則是比喻其滿;

“履霜”是比喻其小,而“堅冰”則是比喻其滿。萬物出生之後怎樣評說都是容易的,而陰氣萌生之初就評說就不那麼容易了,可見思慮之深遠,這種深遠的思慮是為了預先接納提防措施。小雪之後,就是大雪,而這裏只有小滿卻沒有大滿,用意並不難明白了,那就是事物的生長隱諱滿盈。三月中的穀雨,五月中的芒種,這兩個節氣是專指谷和麥而言的。

說谷,一定要推究它初生的時刻,谷是春天下種的,得木之氣——也就是得春之氣越長越壯,到了秋天成熟就衰敗了,由於秋為金,而金是克木的。說麥,一定要推究它成熟時刻。

麥是秋天種下的,得金之氣——也就是得秋之氣,到了夏日就成熟了,這是火克金。六月的節為小暑,六月中氣為大暑,夏至以後,暑氣已經盛旺之極,本不應當再說“小”,卻又用了 “小”字——小暑,這是為什麼呢?《易經》說:寒來則暑往,署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整個上半年這一半,都可以叫做暑,整個下半年這一半,都可以叫做寒。正月是暑氣的劈頭,十二月是冷氣的終結,因而大暑、小暑,只不外是就上半年的暑氣而說的。

六月中暑氣到達盛極,以是稱之為大——大暑,然而並未真正到達大的水平,實在照樣小。七月中為處暑,這個月份是暑氣的終結,冷氣的劈頭,大火星向西流去,暑氣在這個時刻就隱藏起來,隱蔽不動了。所謂“處”,就是隱,隱藏起來,隱蔽不動的意思。

二十四節氣分別是哪些,24節氣正確排序

白露是八月的節氣,露就是九月的節氣,秋季屬金,金色是白色,金氣則嚴寒,白是露的顏色,寒是露氣性。顏色先白然後氣變嚴寒,原本就有一個漸變的歷程。九月中氣為霜降,此露氣因嚴寒而結成霜。立冬之後的節氣是小雪和大雪,冷氣早先是露,生長為霜,最後轉變為雪。霜之前是露,露由白而至寒,這就是白露、寒露兩個節氣,

霜之後是雪。雪由小而至大,這就是小雪、大雪兩個節氣,都有一個逐漸轉變的歷程,至於小寒和大寒兩個節氣,《詩經·幽風》有詩句說:“一之日觱發,二之日栗烈。”觱發是寒初起的時刻,以是十一月之後是小寒;栗烈就是寒風凜冽的時刻,以是十一月末為大寒。

大致來說,上半年主永生,有雨、有雷、有風,都是生長之氣,下半年主天生,有露、有霜、有雪,都是成熟之氣。下半年只講天時,不說農時,由於農時最緊要的季節是春季和夏日。

先哲說:“變者化之漸,化者變之成。”意思是說,變是化的最先,化是變的效果。立春、雨水之後,冷氣逐漸變弱,到了立夏的時刻冷氣就都化成水了。

小暑、大暑,其轉變也是一個漸進的歷程。立秋、處暑之後,暑氣逐漸發生轉變,到了冬至暑氣都化為寒了。小寒、大寒,其轉變也有一個漸進的歷程。

先哲又說:“日月運行,而四時成,以其有常也,故賢人立法以步之。陰陽相錯,而萬物生,以其無限也,故賢人指物以侯之。”意思是說,日月一直運行,從而形成一年四序,這是由於日月運行有一定的紀律,

以是賢人就制訂出規則,以便遵照這種紀律行事。陰氣陽氣相交,從而天生萬物,這是由於陰氣陽氣相交無限無盡,以是賢人就選擇一定的事物來象徵陰氣和陽氣相交,

以便熟悉萬物天生的情形。綜觀六氣自始至終、或早或晚的運動情形,五運(五行)的時大時小,或盈或虛的轉變情形,用最基本的規則來研究它們,用最準確的数字來考究它們,從而垂訓示教千年萬載,絕對沒有差錯。

古書上說:五天稱之為侯,三侯稱之為氣,六氣稱之為時也就是季,四時也就是四序稱之為年。又說:日為陽,月為陰,它們的運行有一定的距離和軌道。

日運行一度,月運行十三度左右,以是大月小月加起來共三百六十五天而組成一年,若是積氣有餘——也就是時間有餘的時刻,可以做閏月。古書上說:日在通常情形下在一晝夜運行一周天的一度,這就是一天,總共三百六十五天又四分之一天,

這樣運行一周天就是一年。通常五日為一侯,三侯組成一氣,一氣就是十五天。三氣組成一節,就是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共八節,三八二十四氣,劃分主宰四序,這樣一年就形成了。

春分、秋分的“分”,是就六氣而說的,就是二月六氣的初氣終結,與二氣相交,八月中四氣終結,與五氣相交。若是就四序而言,那麼陰陽寒暖之氣,到了這個時刻就可以區脫離了。4.png

一晝夜分五十刻,也是按陰陽區分。以是古書上說,“分則氣異”,就是這個意思。冬至、夏至的“至”,也是就六氣而言的,五月中的時刻,司天的氣到了它的位置,十一月中的時刻,在泉之氣到了它的位置。

若是就四序的時令而言,陰氣、陽氣到了這個時刻,到達極盛狀態。夏至那天日間時間最長,也不跨越六十刻,陽氣到了這時到達極點。冬至那天日間時間最短,不跨越六十刻,陽氣到了這時到達極點。

冬至那天日間最短,不跨越四十刻,陰氣到了這時到達極點。豈論是夏至照樣冬至,天侯都沒有改變,以是古書上說“至則氣同”,指的就是這一點。

24節氣查詢:24節氣

本文來自專題:二十四節氣劃分是哪些,二十四節氣的詳解註釋說明


二十四節氣解釋說明,二十四節氣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