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五要做的事有哪些
每次一到冬至許多地方就最先包餃子,準備吃餃子,讓人疑惑為什麼總是在冬至吃餃子,是有什麼特殊的意義嗎?否則怎麼一到冬至就吃餃子,是喜歡吃照樣有特殊的意義存在,這習慣是從什麼時刻最先的呢?我們來看看謎底!
2021年2月24日吉時查詢 今日老黃曆日子怎麼樣
冬至為何總要吃餃子
說到冬至吃餃子這一習俗,不得不說說這位“醫聖”張仲景,相傳東漢時,曾任長沙太守的張辭官回鄉之時,正值冬至。他看到白河兩岸人們面黃肌瘦,啼飢號寒,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於是讓學生在醫棚,支起大鍋,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在鍋里熬煮,做成“祛寒嬌耳湯”醫治凍瘡,人們喝下以後全身溫和,兩耳發燒,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人學着“嬌耳”的樣子,包成食物,也叫“餃子”或“扁食”。以是也有人說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
冬至吃餃子的意義
節氣美食,不只是知足味蕾。“百里差異風,千里差異俗。”冬至對人們的意義,也不只是一個時間節點那樣簡樸。
清代蘇州人“最重冬至節”,冬至前一天,親友密友相互饋送節日食物,提籃擔盒者滿路,俗稱“冬至盤”。
蘇州冬至的節令食物是冬至團,冬至團用糯米粉做成,中央包裹糖肉、菜、果、豌豆沙、蘿蔔絲等。人們用它來祀先祭灶,而且作為節禮相互饋送。
北方人多數習慣在此時吃餃子,南方有的地方則願意來一碗湯圓。冬至之後是陽氣生髮的時刻,綠色又容易讓人想到春天,有的地方會在此時特意吃一點青菜,以示順應天時,在嚴寒的冬天里,期盼着鶯啼燕語的季節早點到來。
以是說,吃餃子也好,吃餛飩也罷,人們在意的並不是味蕾的知足。
從古代的“亞歲”之稱,到現在經常被提起的冬至夜,人人云雲關注這個古老的節氣,生怕也是由於它總泛起在一年將盡之時,距離春節團圓的日子不再遙遠。
“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冬至事後,時間推移中,白晝逐漸變長,夜晚逐漸變短,春天的腳步也逐步地近了。
公元2022年6月17日黃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