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黃歷 正文

元宵節為什麼要吃湯圓

元宵節花燈,元宵節為什麼要鬧花燈

元宵節為什麼要吃湯圓

元宵節為什麼要吃湯圓?每逢元宵佳節時,家家戶戶都市煮湯圓吃。我們知道這是過元宵節時的傳統習俗,然則知道其中緣由的人可能不多。那麼今天就請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元宵節為什麼要吃湯圓。

吃湯圓寓意團圓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物,在我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盛行一種元宵節吃的新穎食物。這種食物,最早叫“浮元子”后稱“元宵”,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完善之意。陝西的湯圓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滾"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熱熱火火,團團圓圓。同時,還要吃些應節食物,在南北朝時澆上肉加便便湯汁的米粥或豆粥。但這項食物主要用來祭祀,還談不上是節日食物。到了唐朝鄭望之的《膳夫錄》才紀錄了:“汴中節食,上元油錘”。油錘的製法,據《太平廣記》引《盧氏雜說》中一則“尚食令”的紀錄,類似後裔的炸元宵。也有人美其名為“油畫明珠”。

吃湯圓是冬至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湯圓”是冬至必備的食物,是一種用糯米粉製成的圓形甜品,“圓”意味着“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象徵家庭協調、祥瑞,故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陳志歲《湯圓》詩:“顆顆圓圓想龍眼,耋齠愛吃要功夫。拌雲漫舀銀缸水,摶雪輕摩玉掌膚。推入湯鍋驅白鴨,撈來糖碗滾黃珠。年年冬至家家煮,一歲潛添曉得無?”(《載敬堂集·江南靖士詩稿·節日詩》)。冬至團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於互贈親友。舊時上海人最考究吃湯糰。昔人有詩雲:“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

2021年農曆四月二十是黃道吉日嗎 適合搬家嗎

元宵節為什麼要吃湯圓

吃湯圓的傳說

傳說一

關於元宵節習俗的形成,說法頗多,但一樣平常變為在漢代就初具雛形。史載漢武帝的時刻,漢室要祭祀一位叫“太一”的神明。據稱“太一”是那時相當顯赫的一位神明,職位在五帝之上,並有恩於漢帝,以是受到的奉祀對照隆盛。相傳另一位漢室天子華文帝也和元宵節有關。

相傳漢武帝時宮中有一位宮女,名叫“元宵”,長年幽於宮中,忖量怙恃,終日以淚洗面。大臣東方朔刻意輔助她,於是對漢武帝謊稱,火神奉玉帝之命於正月十五火燒長安,要逃過災難,唯一的設施是讓“元宵女人”在正月十五這天做許多火神愛吃的湯圓,並由全體臣民張燈供奉。漢武帝准奏,“元宵”女人終於見抵家人。往後,便形成了元宵節。

傳說二

關於元宵節吃元宵的來源,民間另有種有趣的傳說。我國民間有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民間相傳:元宵起源於春秋時期的楚昭王。某個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經由長江,見江面有漂浮物,為一種外白內紅的甜蜜食物。楚昭王討教孔子,孔子說"此浮萍果也,得之主中興之兆"。由於這一天正是正月十五日,以後每逢這天,昭王就命手下人用面仿製此果,並用山楂做成紅色的餡煮而食之。往後,元宵節吃元宵便成了一種傳統。


為什麼最冷的天在冬至以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