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戴五綵線,端午節五綵線的含義
每逢端午節的時刻,許多人喜歡戴上紅繩。那麼端午節到底為什麼要戴紅繩呢?端午節戴紅繩事實有什麼寄義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端午節紅繩亦稱長壽縷,續命縷、續命絲、延年縷、長壽線,別稱“百索”、“辟兵紹”、“五彩縷”等,名稱紛歧,形制、功用大要相同。
這個習俗是在端午節以五色絲結而成索,或懸於門首,或戴小兒項頸,或系小兒手臂,或掛於床帳、搖籃等處,俗謂可避災除病、保佑安康、益壽延年。
端午節戴五綵線可是很有考究的。五綵線是用五種顏色的線製成。而五種顏色不是隨便用哪五種顏色就行,而必須是青、白、紅、黑和黃色。這五種顏色從陰陽五行學說上講,劃分代表木、金、火、水、土。同時,劃分象徵東、西、南、北、中,蘊涵着五方神力,可以驅邪除魔,祛病強身,使人康健長壽。製成的五綵線佩帶時是男左女右,既可以系在手脖上,也可以系在腳脖上。又有一說若是小孩還沒滿一歲,就只系紅色的綵線。
大年初五是什麼日子 小年嗎
此類節物的形制大要有五:1.簡樸的以五色絲線合股成繩,繫於臂膀;2.在五彩繩上綴飾金錫飾物,掛於項頸;3.五彩繩折成方勝,飾於胸前;4.五彩繩結為人像戴之;5.以五彩絲線綉繪日月星辰烏獸等物,敬獻尊長。
這個習俗始於漢代。東漢應劭《習慣通·佚文》:“午日,以五彩絲系臂,避鬼及兵,令人不病瘟,一名長壽縷,一名辟兵紹”。以後沿用成習,直至近、現代。清富察敦祟《燕京歲時記》記那時習慣:“每至端陽,閨閣中之巧者,用續羅製成小虎及粽子、壺盧、櫻桃、桑葚之類,以綵線穿之,懸於釵頭,或繫於小兒之背。”其中唐宋時,更有宮廷賜大臣此種節物之事。史載唐代宗興元元年端節,宮廷曾賜百索一軸。又《宋史·禮志十五》:“前一日,以金縷延壽帶、彩絲續命縷分賜百官。節日戴以入。”
端午節事後的第一場雨後,要將紅繩摘了下來。由於對於系五紅繩的人來說,可以輔助他避邪,脫離煩惱,憂悶。以是端午節事後的第一場雨後要扔掉紅繩,以便遠離邪惡,煩惱,憂悶,讓他們隨同着雨水流走,永遠都不要再回來,並給你帶來一年的好運.
端午節一項主要流動是驅邪避瘟.時值初夏,細菌病毒活躍,人易染病,因此人們一多種方式禳毒祛病.例如,將白艾菖蒲插門上,以五毒(蛇.蠍子.蜈蚣.壁虎.蟾蜍或蜘蛛)圖象貼於門上.婦女佩帶香包等物,小孩多餘手足頸系五色絲線.五色絲線,名為健牛繩,長壽縷,百索線等。
由戴五綵線而演變出戴香囊的習慣習慣。香囊俗稱香布袋兒,也是端午節人們必戴的物件。香囊由種種花色的布縫製而成,內裝由丁香、香草、白芷、甘松、蒼朮和雄黃等製成的香料粉,用五綵線作索戴在小孩身上,其作用也是祛病避邪。現在,香布袋兒的形狀種類繁多,體現出時代特色。固然,在小孩子身上塗雄黃酒也是為了避邪強身。正由於有這麼多的作用和意義,以是,端午節戴五綵線、香布袋兒和塗雄黃酒仍延續至今而不衰。
喬遷吉日 2021年4月份搬家好嗎 哪天日子最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