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黃歷 正文

冬至吃什麼?

2021年正月屬馬人提車吉日 生肖馬農曆一月提車好日子

冬至是一個內容厚實的節日,也是節氣中對照受老國民重視的一個日子。冬至經由數千年生長,形成了怪異的節令食文化。在今天江南一帶仍有:吃了冬至夜飯長一歲的說法,俗稱“添歲”。冬至吃什麼呢?冬至有什麼飲食習俗?實在天下各地習俗五花八門,冬至吃的器械也紛歧樣。
 
  冬至是一個內容厚實的節日,也是節氣中對照受老國民重視的一個日子。冬至經由數千年生長,形成了怪異的節令食文化。在今天江南一帶仍有:吃了冬至夜飯長一歲的說法,俗稱“添歲”。冬至吃什麼呢?冬至有什麼飲食習俗?實在天下各地習俗五花八門,冬至吃的器械也紛歧樣。下面就隨着小編看看天下各地老國民是冬至是怎麼吃的吧?
 
  北方人冬至吃什麼
 
  已往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餃子餛飩這類象徵團圓的食物可謂冬至餐桌上的首選。那麼冬至吃餃子混沌是怎麼來的呢?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常騷擾邊疆,國民不得安寧。那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兇殘。國民對其恨之入骨,於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恨以食之,並求平息戰亂,能過上太通常子。因最初製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吃餛飩。
 
  南方人冬至吃什麼
 
  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的說法。冬至吃湯圓,在江南尤為盛行。湯圓也稱“湯糰”,冬至吃湯糰又叫“冬至團”。“冬至團”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於互贈親友。舊時上海人最考究吃湯糰。他們在家宴上嘗新釀的甜白酒、花糕和糯米粉圓,然後用肉塊壘於盤中祭祖。在南方一些地方,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相傳,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釀成疫鬼,繼續蹂躪糟踏國民。然則,這個疫鬼最怕赤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餃子和湯圓是南北方冬至餐桌上的主角,然則除了這兩個主角外,有些地方的冬至飲食習俗也是很有趣的哦!
 
冬至吃什麼  冬至各地飲食習俗有哪些
 
  寧夏人冬至吃什麼
 
  冬至吃“頭腦”銀川有個習俗,冬至這一天喝粉湯、吃羊肉粉湯餃子。銀川老國民冬至這一天給羊肉粉湯叫了個怪僻的名字——“頭腦”。五更天當家的早早地忙活起來,把松山上的紫蘑菇洗凈、熬湯,熬好后將蘑菇撈出;羊肉丁下鍋烹炒,水汽炒干後放姜、蔥、蒜、辣椒面翻炒,入味后將切好的蘑菇加在肉丁上再炒一下,然後用醋一腌(祛除野蘑菇的毒味),再放入協調面、精鹽、醬油;肉爛以後放木耳、金針(黃花菜)略炒,將清好的蘑菇湯加入,湯滾開後放進切好的粉塊、泡好的粉條,再加入韭黃、蒜苗、香菜,這樣就做好一鍋羊肉粉湯了。這鍋湯紅有辣椒,黃有黃花菜,綠有蒜苗、香菜,白有粉塊、粉條,黑有蘑菇、木耳,紅黃綠白黑五色俱全,香氣撲鼻,讓人垂涎欲滴。冬至,老國民叫鬼節,粉湯餃子做好后先盛一碗供起來,還要給近鄰端上一碗。早上吃不下餃子,就買吊爐三尖餅子、茴香餅子泡着粉湯吃。羊肉粉湯黃蘿蔔餡餃子,對銀川人來說是司空見慣的飯食,外地人一吃卻贊不停口。在外地很少見這樣香辣適口的餃子,這也算是銀川的一種特色風味小吃吧。
 
  重慶人冬至吃什麼
 
  重慶人有冬至吃狗肉的習俗。冬至吃狗肉的習俗聽說是從漢代最先的。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狗肉,以為味道稀奇鮮美,贊不停口。往後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習俗。中醫以為,羊肉、狗肉都有壯陽補體的功效。現在的人們紛紛在冬至這一天,吃狗肉、羊肉既滋補食物,也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
 
  蘇州人冬至吃什麼
 
  吃餛飩憶西施。由於蘇州二千五百年前是吳國的首都,

春節出遊去哪裡,春節出遊去哪兒

吳國始祖泰伯、仲雍是周太王後裔,曾承襲周代曆法把冬至作為一年之初,以是至今古城蘇州仍有“冬至大如年”的遺俗,而每年冬至夜的“菜單”更是考究,延續着淵遠的吳地風情,形成了與其他都會紛歧樣的怪異意義。在古城蘇州的大街小巷的超市內,冬釀酒堆得像座“小山”。一年只釀造一次的冬釀酒,桂花香郁、甘甜爽口。蘇州自古有句俗話,冬至不喝冬釀酒是要凍一夜的。“老蘇州”們回抵家,桌上擺好的“圓夜飯”不僅豐盛更是有“意思”,無論是冷盆熱炒照樣魚肉牲禽,都換了雅名成了“祥瑞菜”,“元寶”(蛋餃)、“團圓”(肉圓)、“雞”(撲撲騰),“金鏈條”(粉條)、“如意菜”(黃芽菜)、“吃有餘”(魚)等,形色相似,四處滲透着姑蘇傳統節慶的喜氣和寓意。
 
冬至吃什麼  冬至各地飲食習俗有哪些 
 
  杭州人冬至什麼
 
   吃年糕從清末民初直到現在杭州人在冬至都喜吃年糕。在每逢冬至做三餐差異風味的年糕,早上吃的是芝麻粉拌白糖的年糕,中午是油墩兒菜、冬筍、肉絲炒年糕,晚餐是雪裡蕻、肉絲、筍絲湯年糕。冬至吃年糕,年年長高,圖個吉祥。北方另有不少地方,在冬至這一天有吃狗肉和羊肉的習俗,由於冬至事後天氣進入最冷的時期,中醫以為羊肉狗肉都有壯陽補體有功效,民間至今有冬至有進補的習俗。
 
  台灣人冬至吃什麼
 
  在我國台灣還保留着冬至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用糯米粉捏成雞、鴨、龜、豬、牛、羊等象徵祥瑞中意福祿壽的動物,然後用蒸籠分層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同姓同宗者於冬至或前後約定之早日,集到祖祠中照長幼之序,逐一祭拜祖先,俗稱“祭祖”。祭典之後,還會大擺宴席,招待前來祭祖的宗親們。人人舒懷痛飲,相互聯絡久別生疏的情緒,稱之為“食祖。”冬至節 祖先,在台灣一直世代相傳,以示不忘自己的“根”。
 
  潮汕人冬至吃什麼
 
  吃甜丸:此習俗險些普及整個潮汕區域,但這個習俗還包羅着一個有趣的陋俗:人們在這一天把甜丸祭拜祖先之後,拿出一些貼在自家的門頂、屋樑、米缸等處。為什麼要這樣做呢?相傳有兩個緣故原由:一是甜丸既甜又圓,是示意美意義,它預示明年又獲豐收,家人又能團圓。這一天家人如能不慎碰上它,更是好兆頭,這有如少數民族的“潑水節”一樣。若是這一天恰巧有外人上門造訪,讓外人碰上它,這些外人也會交上好運。以是,這一天人們不希望有外人上門造訪。一是專放給老鼠吃的。相傳五穀的種子,是老鼠從很遠很遠的地方咬來給农民種的,农民為答謝老鼠的勞績,約定每年收割時,應留一小部門不收割,以便老鼠吃。厥後,由於有一個貪心的人,把田裡的五穀全收割了,老鼠一氣之下便向觀音娘娘投訴,觀音娘娘聽后也以為可憐,便賞給它一副堅硬的牙齒,叫它以後搬進人家屋內棲身,以便尋食,自此,老鼠便四處為害了。成為現在“四害之一”。然而,這個“四處貼甜丸”的陋俗事實行不久,它不僅不衛生,而且有損雅觀和十分虛耗,也就自然消亡了。而這個“吃甜九”的習俗則一直撒播至今。
 
  此外,南瓜餅、蘿蔔、紅豆糯米飯、九層糕、搓丸等也是各地人冬至餐桌上的美食。

過年送禮送什麼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