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黃歷 正文

廣州清明節習慣

2021年哪一天幾號是清明 4月4日

廣州清明節習慣


省墓

  根據習俗,省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宅兆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


  祭品

  包子、甘蔗、發糕,都是傳統廣州人過清明節必備的祭品。包子和發糕在蒸制歷程中,會從小麵糰“發”大,寓意家族壯大。甘蔗是清明傳統祭品四大件之一,一樣平常有頭有尾,意為家族一直繁榮。凡介入“行清”的大人、小孩都市吃上一節青青脆脆的清明甘蔗,寓意歡歡喜喜甜甜蜜蜜。


  泥耕筍

  清明時節野筍鮮,一些廣州人若是回鄉祭祖,一定會看到田間長得興隆的春筍。泥耕筍有着短小精悍的體型,連筍殼一起,直徑也就是小酒盅口巨細。鄉下人家用它來圍自家菜田,以是才有了這個名字。


2021年清明節氣為何種植樹木 吃棗蛋的由來

  吃艾糍

  清明自古以來就蘊含着“寒食”文化。雖然寒食節日漸遠去,但精髓仍保留在各地民間的清明食俗上,好比廣州和清遠等區域就對照盛行吃艾糍。


  烤乳豬

  清明節吃烤乳豬的習俗在廣州歷史悠久。每到清明節,烤乳豬是許多廣東人祭祖的重頭戲,用乳豬祭完祖先後,親戚們聚會大吃一頓。

  清明前,廣東各地的賓館、旅店紛紛將烤乳豬作為清明祭品銷售的一大招牌。一隻只烤得焦黃的乳豬,是祭祖儀式上最為誘人的祭品。在廣州海珠區的萬松園市場,每逢清明節,市場里的燒臘檔都市“排長龍”,街坊或買燒肉,或買燒豬,準備一家人去“拜山”的時刻供奉。


  插柳

  有一種說法稱,插柳的習慣是為了紀念“教民稼穡”的農事祖師神農氏。有的地方,人們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預告天氣。唐朝黃巢起義時曾劃定,以“清明為期,戴柳為號”,起義失敗后,戴柳的習俗漸被鐫汰,但插柳盛行不衰。

  另有一種說法是家門前插柳可以“辟邪”。現在能延續插柳習慣的大多數是上了年數的老廣,只管有的已經步履蹣跚,但依然堅守該傳統習俗。



廣東各地清明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