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黃歷 正文

關於寒食節的來源和故事是什麼?

2021年春節放假安排時間表最新通知 假期延長是真的嗎

  在古代時刻,寒食節註釋一個主要的傳統節日,但隨着歲月不停在生長,到現在,寒食節已經已經被人人逐步淡忘了,許多人都不知道有這個節日。接下來,我們就重新領會一下寒食節的來源和故事吧!


  寒食節的來源和故事先容
  “寒食節”,是我國最古老的節日之一。寒食節在清明前一天或幾天,說法紛歧。寒食,顧名恩義,就是不生火做飯,吃冷食。

  寒食節原發地是山西介休綿山,距今已有2640年的歷史(比端午節的發生早358年)。

  傳說春秋時代,晉國(今山西省)國君晉獻公有五個兒子,他們是:申生、重耳、夷吾、奚齊、卓子。申生是晉獻公第一夫人生的,被立為太子。晉獻公的後夫人儷姬為了讓自己生的兒子美開當太子,陰謀害死了太子申生。為了阻止後母驪姬的迫害,令郎重耳、夷吾劃分逃往外洋。晉國賢臣介子推(又叫介之推)等不畏艱難困苦,一直追隨重耳過亡命生涯。

2021年5月哪幾天不宜訂婚 黃曆忌訂婚的日期

  有一年,重耳在斷伙絕糧的亡命生涯中生了大病,貧病文加,使他十分困苦。為了給重病體弱的重耳增添營養,介子推把自己腿上的肉割下來煮成肉湯給重耳吃,使他恢復了康健。晉獻公病死後,他的幾個兒子為爭取王位,而同室操戈,重耳在狄國、齊國、秦國亡命十九年後,在秦國國君穆公的輔助下,興戎起釁,打敗了已當上晉國國君的令郎圍(重耳的異母兄弟),得立為晉國國君,史稱晉文公。重耳當上了國君之後,對追隨他亡命過的人都按功封官行賞。可是,唯獨把對他有特殊輔助的介子推遺忘了。介子推十分傷心,刻意不再見重耳。他背着年邁的母親,抵家鄉綿山(今山西省介休縣東南)隱居去了。

  介子推的手下人知道了代行俠仗義,在宮門上貼了一張無名帖,上面寫着:“有一條龍,奔西逃東;好幾條蛇,幫它樂成。龍飛上天,蛇鑽進洞;剩下一條,漂泊山中。”晉文公看了名頓開,他回憶起在亡命外洋時代,介子推對自己忠心耿耿,現在做了國君遺忘了對他誇獎,心裏鼎力不安。接着,重耳趕快派人找介子推。不久,差人稟報:介子推已進綿山隱居了。深感內疚的晉文公親自帶人去綿山尋找,然而介子推卻避而不見。晉文公知道介子推是個大孝子,他憑證別人的建議,火燒綿山,留出一條小道,想趁林中起火后,介於推母子定會出山避火的。可是,一連燒了三夭三夜,數十里森林被火燒為焦土,仍未見介子推母子的人影。大火熄滅之後,人們發現他母子雙雙抱庄一棵大樹燒死了。

  晉文公對此靦腆於心,十分惋惜,便下令把介子椎母子葬於綿山,改綿山為介山,並修建子推祠堂。後人又把界休縣改為介休縣。介子推死的時刻,正值清明節的前一天。由於他是火饒死的,晉國人為了紀念他,就在他逝世那天不舉煙火,進冷食,厥後,人們又爽性把它定為“寒食節”。到了唐朝時,寒食節與清明節合併,寒食禁火習俗逐漸消逝。

  小結:其着實古代時刻,這一天也是祭掃主要的日子,和現在的清明節同樣主要。希望寒食節往後能被更多人領會。


2021年農曆二月十九日子好嗎 是搬家吉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