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倉節吃什麼?填倉節的習俗與傳說
許多時刻,大多數的人都市以為每年的十二月二十一號就是冬至的時間,但實在並不是這樣的,冬至節是每年公曆的十二月二十一號到十二月二十三號之間,並不是就是在十二月二十一號,不是那麼牢靠在那一天。
2021年元宵是哪一天 是陽曆2月26日
冬至的先容
冬至時間是每年公曆的12月21日至23日,值得注重的是,在冬至前後,地球就會在剋日點周圍,而且速率稍微快點,這導致太陽每年在南半球比在北半球直接照射約8天,因此,對於北半球的冬天就會比炎天短一些。
從冬至到下一個冬至,相當於一整個回歸年,它的長度是365.2422天,小數的累加以及閏年的設置,這就會讓冬至的時間有一點點的轉變。
為什麼會把每年的12月22日定為冬至
冬至日中的“至”可以明白為“最”或“極”的意思。冬至日的這一天,太陽到達黃經270度,處於北半球的我國日間時間最短,黑夜時間最長,影子的長度最長的一天,獲得的陽光照射也是最少的(比南半球約少50%)的一天。
而從這一天以後,一直到夏至日之間,我國的日間會越來越長,黑夜則會逐步變短。正是由於每年12月22日前後這一天有這樣一種特殊的天文徵象,以是在天文曆法先進的古代中國,昔人們才把考察到的這一個天文徵象叫做冬至日。
冬至習俗
— 冬至祭天 —
“祭天”即是古代的“郊祀”禮,是歷代帝王為自己國家禳災祈福的一種方式,是冬至日必須舉行的一種儀式。
— 南方吃糰子 —
冬至吃湯圓,是我國以南區域的傳統習俗。湯圓也稱湯糰,是一種用糯米粉製成的圓形甜品,“圓”意味着“團圓”“圓滿”,以是冬至這天吃湯圓又叫“冬至團”。
每逢冬至日的早上,南方各家各戶都市最先磨糯米粉,並用糖、肉、萊、果、更豆、蘿蔔絲等做餡,包成冬至團,不只自家人吃,還會送給親友好有表達自己的祝福。
昔人有詩雲:“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
冬至,老上海人是最考究吃湯圓的,親人們聚在一起品嘗新釀的甜白酒、花糕和糯米粉圓子,然後用肉塊壘於盤中用來祭祖。
— 北方吃餃子 —
在我國北方,每年陰曆冬至日,都有吃餃子的習俗。古語有雲:“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這亦是為了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葯的事情。
2021年春分白天和黑夜一樣長嗎 人們養生可以吃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