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正月初三有火車嗎
三伏天是我國最熱的時刻,而在三伏天的時刻人們必不能少的話題就是養生的話題,那麼2021年三伏天的伏是指什麼意思呢?三伏天養生需要注重什麼呢?接下去就讓我們一起去領會和剖析吧!
2021年三伏天的伏是指什麼意思
“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統稱,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每年泛起在陽曆7月中旬到8月中旬。其天氣特點是氣溫高、氣壓低、濕度大、風速小。“伏”示意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地下。按我國陰曆天氣紀律,前人早有劃定:“夏至后第三個庚日最先為頭伏(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頭伏和末伏各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三伏”共三十天或四十天。
2021年春節節后適合搬家的黃道吉日
三伏天養生需要注重什麼
1、三伏天頸椎最怕吹
天氣熱自然許多家庭都長時間開着空調,頸椎對着空調吹,周圍的軟組織會發生病變,形成肌肉和皮下組織的慢性炎症,造成頸部連續痙攣、後背酸痛等結果。建議室內空調溫度不要低於25攝氏度,肩背部不要直對着空調,若是溫度不能自行調治,可以在肩上搭個披肩,晚上洗個熱水澡。
2、三伏天喝水最怕快
由於氣溫高,身體缺水速率也會加速,許多人習慣大口大口地喝水。若是喝水太快,水分會快速進入血液,在腸內被吸收,使血液變稀、血量增添,心臟欠好,尤其是患有冠心病的人就會泛起胸悶、氣短等癥狀,嚴重的可能導致心肌梗死。因此,炎天喝水不能喝太快,要少量多次。每次只喝100~150毫升,身體吸收得更好,也不能貪涼,10度以上的溫水對身體最好。
3、三伏天眼睛最怕曬
在烈日下,眼睛是最懦弱的器官。專家提醒,眼睛喜涼怕熱,不注重防晒,很容易提前老化,並引發各種眼疾。若是要在上午10點到下晝4點外出,最好戴上太陽鏡、帽子或打遮陽傘,太陽鏡顏色以茶色、淡綠色防紫外線效果最佳;可以多吃點養眼的食物,好比桂圓、山藥、胡蘿蔔、紅棗等;炎天細菌滋生快,只管少用手揉眼睛;流水洗臉,可削減眼睛疾病。
嫁娶擇日 2021年2月13日什麼日子可以結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