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又被稱為什麼節 元宵節的來歷
在民間當中,提及冬至的時刻人們都市想起的就是冬至的時刻在北方會吃餃子,而在南方則會吃湯圓,那麼2020年冬至這天不宜做什麼呢?冬至主要特點是什麼呢?接下去就讓我們一起去領會和剖析吧!
2020年冬至這天不宜做什麼
1、忌出遊
冬至后白天漸長,陽氣始生,須安息靜養,以是有冬至忌出遊的說法。
2、忌晚睡
湖州區域,冬至日隱諱老人和小孩子睡得晚。當地人以為冬至這天晚上陰氣最重,而老人小孩陽氣不足,必須要早睡避開,否則晦氣。
3、忌回外家
在我國北方有些都會以為冬至不能回外家。這是由於過於傳統的習俗中,“三從四德”的封建禮教對媳婦的約束。已往的媳婦會在秋收后回外家棲身,因此有了冬至的時刻回婆家的習俗。
二月初二龍抬頭出生的人怎麼樣 是帝王命嗎
4、忌不吃餃子
在河南一帶,忌冬至不吃餃子,否則會凍掉耳朵,且對農事收穫晦氣。有諺語:“冬至不外冬(指不吃餃子),揚場沒正風。”
5、忌晚上出門
冬至的晚上不宜出門,主要有三種緣故原由:一是冬至時,氣溫降低的對照快,早晚溫差很大,以是冬至夜很冷;二是由於冬至是我國區域,一年中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日子,以是縱然日間出門,天也很容易就暗下來,若是不做好準備會增添夜遊的危險;三是由於冬至屬於祭祀節日,以是有一些民間說法,好比冬至夜晚的陰氣太重。好比冬至這天是盤古開天之時,以是萬惡無首,天地遨遊,以是夜晚出門對人晦氣。
冬至節氣的主要特點
低溫,氣溫越來越低
從天氣上看,冬至時代,西北高原平均氣溫普遍在0℃以下,南方區域也只有6℃至8℃左右。另外,冬至最先“數九”,冬至日也就成了“數九”的第一天。關於“數九”,民間撒播着的歌謠是這樣說的:“一九、二九不脫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各處走。”不外,西南低海拔河谷區域,縱然在當地最冷的1月上旬,平均氣溫仍然在10℃以上,真可謂秋去春平,整年無冬。
晝短夜長,白晝日漸增進
冬至前後,雖然北半球日照時間最短,吸收的太陽輻射量最少,但這時地面在夏半時蓄積的熱量還可提供一定的彌補,故這時氣溫還不是最低。但在冬至事後,白晝的時間會越來越長,以是冬至即是是一個分界點。冬至后,地面獲得的太陽輻射仍比地面輻射散失的熱量少,以是在短期內氣溫仍繼續下降。我國除少數海島和海濱局部區域外,1月都是最冷的月份,故民間有“冬至不外不冷”之說,天文學上也把“冬至”劃定為北半球冬季的最先。天文學上把冬至作為冬季的最先,這對於我國多數區域來說,顯然偏遲。冬至日是一年中日間時間最短的一天。過了冬至以後,太陽直射點逐漸向北移動,北半球日間逐漸變長,夜間逐漸變短。
2020年冬至是不是意味着最冷的時候到來 是否會下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