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黃歷 正文

揭秘:寒食節是什麼意思?

2021年春分節氣具體哪一天 3月20日17點37分19秒

  寒食節又被稱之為禁煙節或者是熟食節,這個節日是相關起源於在春秋時代。那麼關於寒食節詳細是什麼意思,詳細有哪些習慣說法你都知道嗎?別猶豫,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來往下看看吧!

  這個習慣的泉源有兩種說法:
  一種說法是為了紀念晉國令郎的臣子介之推。春秋時,晉國令郎重耳亡命列國,介之推護駕追隨立下大功,相傳他曾經割下大腿上的肉給重耳果腹。重耳回國即位,當了國君,就是晉文公。而此時介之推卻與母親隱居綿山(即現在的山西介休縣),晉文公派人請他,但他躲在山中不願出來。於是晉文公下令燒山,想把介之推逼出來。不意介之推死也不願出山,效果和母親一起被燒死了。晉文公異常憂傷,將介之推葬在綿山,還修了廟,並將綿山改稱為介山。為紀念介之推,晉文公又下令把介之推被燒死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以後年年歲歲,每逢寒食節都要阻止生火,吃冷飯,以示追懷之意。

  另一種說法以為,寒食節源於周代的禁火舊制。那時有逢季改火的習慣。春末出火,在這之前告戒人們阻止生火,要吃冷食。

農曆12月26日是陽曆什麼時候 幾月幾號

  舊時寒食節主要吃粥。據《荊楚歲時記》紀錄:“去冬節一百五日,即有疾風甚雨,謂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餳大麥粥。”另外另有“桃花粥”,這是唐代漢族寒食節的食物,盛行於河南洛陽區域。《廣群芳譜》中說:當地民間在寒食節,採摘鮮桃花,配上好米煮成粥,味道鮮美,富於營養。這個習慣一直盛行到明末。清代孔尚任的《桃花扇·寄扇》一出就有這樣的唱詞:“三月三劉郎到了,攜手兒下妝樓,桃花粥吃個飽。”

  此外另有“青精飯”。青精飯也叫“烏飯”,主要是為滋補身體,祭祀祖先,相傳為道家所創。李時珍《本草綱目》卷中有這樣的紀錄:“此飯乃仙家服食之法,現在釋家多於四月八日造之,以供佛。”原先朝廷也給大臣賜食青精飯,嘉靖十四年間,天子以為其名不雅,於是改為賜百官於午門食“麥餅宴”。

  漢代另有一種名菜,叫“五侯鯖”。唐代韓有一首《寒食》詩:“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這五侯是漢成帝娘舅王譚、王根、王立、王商、王逢。《西京雜記》上說,這五小我私人互反面睦,他們的門客之間不得往來。只有一小我私人叫婁護的,很會語言,五侯都很喜歡他,紛紛送給他新穎的食物。婁護把五侯送給他的食物協調在一起,效果成了憂傷的鮮味,人們稱之為“五侯鯖”。實在,這所謂的“鯖”不外是魚和肉的雜燴,只因由鮮味的食物協調而成,味道自然就格外鮮美了。

  小結:在寒食節的時刻許多人都是準備好的熟食,也就是所說的冷食來吃。有相關說寒食節的由來是由於臣子介和另外一個傳說春秋時代,雖然這個故事版本都是差異,然則寒食節的傳統一直都撒播下來了。


2021年正月初七黃曆宜求財嗎 大年初七財神方位是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