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黃歷 正文

二月二習俗 龍仰面吃什麼傳統食物

2021年節氣雨水的時間在哪天 2021年02月18日星期四

  中國由於早期的農耕環境,我們的生涯中總是會有太多的說法要注重,今天的文章就是要看看在二月二龍仰面這天有什麼好吃的好玩的,一起來看看其中的美食和習俗吧,走進傳統節日。

  元宵事後就是二月二,又稱“龍仰面”,民間習俗多。那麼二月二吃什麼呢?二月二的飲食習俗可不少,這天要吃有“龍”字的食物來沾“龍氣”。詳細二月二吃什麼?
  二月二在飲食上也是有一定的考究的,這一天的飲食多以龍為名。吃春餅名曰“吃龍鱗”,吃麵條則是“扶龍鬚”,吃米飯名曰“吃龍子”,吃餛飩名曰“吃龍眼”,而吃餃子名曰“吃龍耳”。這一切都是為了叫醒龍王,祈求龍王保佑一年風調雨順,獲得好收穫。

  固然差異地域有差其餘吃食,可吃春餅卻是普遍習俗,明《酌中志》一書中就有紀錄:“二月初二日,各家用黍面棗糕,以油煎之,或白面和稀攤為煎餅,名曰‘熏蟲’”。
  1、春餅
  立春之日考究吃春餅,而過二月二同樣考究吃春餅,立春吃春餅叫做“咬春”,而二月二吃春餅則叫做咬“龍鱗”,是因春餅圓且薄的形狀恰似鱗片而得名。二月二吃春餅的習俗源於清代,餅內捲入醬肘子、豬頭肉、樟茶鴨等肉食以及韭菜、蘿蔔、芽菜等蔬菜。

  2、蔥餅
  有些地方二月二吃的餅叫“龍鱗餅”,而呂梁區域這天吃煎餅或蔥油烙餅,稱為“揭龍皮”。太原區域這天除吃烙餅外,另有吃水餃,叫做“吃龍耳”,也有人用餅卷上合菜吃,意謂合龍頭。晉南這天則一定要吃麻花、饊子,謂之“啃龍骨”。

  3、餃子
  餃子有的形似元寶,有的形似耳朵,龍仰面這天吃餃子稱之為“食龍耳”。“恬靜不如倒着,好吃不如餃子”,在“龍仰面”這天,考究吃“肉菜餃子”,即餡中有肉又有菜,取“肉菜”之諧音“有財”,寄語新年財源滔滔之意。

  4、驢打滾
  老北京的習俗,人們總喜在陰曆二月二買“驢打滾”品嘗。黃豆粉面裹豆沙餡兒的驢打滾形狀圓潤,有“財源滔滔”的祥瑞寄義。

  5、炸油糕
  在北京、天津等一些區域,人們有在春龍節這天吃油炸糕的習俗,稱之“食龍膽”。油炸糕色澤金黃,被稱作龍膽是很形象的。做法是把黍子碾成黃米,再把黃米磨成面,即成黃米面,由黃米面做成的黃米糕具有“黃、軟、筋、香”四大特點,吃的方式有兩種,一是“素糕”,二是“油炸糕”。

  6、爆米花
  昔時武則天當上了天子,此事惹惱了玉皇大帝,玉帝傳諭四海龍王,三年內不得向人世降雨,有條黃龍卻違反了旨意。玉帝得知后,把它打下世間,壓在舍利塔下,玉帝說若是想回到天庭除非“金豆着花”。人們為了拯救龍王,四處找着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這天,人們正在翻曬玉米種子時,突然想到這玉米就像金豆,炒一炒開了花,不就是“金豆着花”嗎?就家家戶戶崩爆玉米花,並在院子里設案焚香,供上開了花的“金豆”。

  7、炒豆子
  二月二在西北,甘肅岷縣等地有吃炒豆子的習慣,示意每年春天的最先,岷縣的二月二會,前來浪會的人們買大黃梨拿回家孝順老人,故“二月二”廟會又稱“黃梨會”。

農曆12月26是新曆的幾月幾日 是好日子嗎

  8、撐腰糕
  江浙滬區域在二月二這天保留着吃“撐腰糕”的習俗,有把腰撐住的寓意,意思是吃了糕,昔時里就不會腰酸背痛了。

  9、芥菜飯
  二月二這天有吃芥菜飯的習俗。當地方言里有一句合轍押韻的俗語,意思是這天吃了芥菜飯,一年都不會得皮膚病,這有一定的科學原理,由於芥菜里富含的維生素和恭弘=恭弘=叶 恭弘 恭弘綠素有益於皮膚。

  10、炒麵
  在安徽省黃山市歙縣北鄉一帶,每逢陰曆二月初二,到了中午開飯的時間,家家戶戶都吃炒麵條。炒麵條是將麵條扯成一小段一小段的,再與肉絲、油豆腐絲、春筍絲、青菜等夾雜在一起炒。因炒熟的麵條形狀像蟲,寓意人人協力把蟲炒熟並全吃掉了。

  11、麵條
  北方人喜歡在二月二吃碗“龍鬚面”討個好彩頭。龍鬚面由山東抻面演變而來,因抻出的面細如髮絲,下滾水如銀龍入海,故而得名。相傳明代御膳房裡有位廚師,在立春當日,做了一種細如髮絲的麵條,宛如龍鬚,天子胃口大開,龍顏大悅,贊不停口。往後,這種炸制的細點便成了一種異常時尚的點心。二月二食龍鬚面有“順順溜溜、順心如意”的美妙寓意。

  12、面旌旗
  陰曆二月二,淄博老國民有吃炒麵旌旗的傳統習俗。所謂面旌旗,就是切成菱形的面片,長、寬3-2厘米。將干后的面旌旗用白抗土加熱炒制就成炒麵旗。

  二月二龍仰面的習俗
  1、剃頭
  二月二這天,剃頭店裡稀奇忙。這一天人人都要剃頭。有“正月里不剃頭”的說法在民間撒播,許多人在臘月理完發后,一個月都不會再理,而是等到“二月二”。
  人們為什麼都要在“二月二”這天剃頭呢?傳說在這一天剃頭,會使人紅運當頭、福星高照,因此,民諺說“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似乎這一天理了發,便討了好彩頭,一年都順風順水呢。

  2、祭社
  南方“二月二”仍沿用祭社習俗,如在浙江、福建、廣東、廣西等區域;此外就是形成了既有類似龍仰面節習俗,又以祭社習俗為主的新“二月二”習俗,如在桂東客家區域。
  土地神古稱“社”、“社神”,傳說是治理一方土地之神。由於“地載萬物”、“聚財於地”,人類發生了對土地的崇敬。進入農業社會後,又把對土地的信仰與農作物的豐歉聯繫在一起。我國南方普遍奉祀土地神,又稱“土神”、“福德正神”,客家人稱“土地伯公”。“二月二”社日習俗內容厚實,主要流動是祭祀土地和聚社會飲,借敬神、娛神而娛人。

  3、接“女人”
  二月二另有一項主要的習俗就是接“女人”,即外家人接回已出嫁的女兒,故有“二月二,帶女人”之說。蘇北人的禮數多,其中正月里“女人”是不能住在外家的,初二到外家拜了年後也必須當天趕回婆家。但到了二月初二,外家人就來接女兒回去,住上幾天,一是正月里忙活了好長時間,對照勞累,接回外家好好歇一歇;二是新的一年剛最先,又要忙碌了,以是要犒勞犒勞她。

  在被接回來的日子里,“女人”除了吃喝,就是串門談天兒,輕鬆而愉快。而城裡人“帶女人”則是女人、女婿一起帶回來吃一頓豐盛的中飯。此習俗在我國北京及北方大多區域也很盛行,不少區域一直沿續至今。

  小結:關於中國陰曆二月二的習俗和傳統另有許多有趣的故事,有興趣的同夥可以關注本欄目的精彩文章,今天就到這裏啦。

  

2021年正月初八是求財吉日嗎 大年初八財神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