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鼠年農曆十二月臘月十五可以訂婚訂親嗎 是吉日嗎
在立夏節氣到來的時刻,也是炎天到來的時刻,人們也會想要去領會一些立夏的相關知識,那麼2021年立夏節令的註釋是什麼呢?立夏的主要習俗是什麼呢?接下去就讓我們一起去領會和剖析吧!
2021年立夏節令的註釋:春天的竣事,炎天最先
立,始建也,立夏節氣和立春、立秋、立冬相對,為四個季節的最先節氣,到了立夏節氣,就示意人們要告辭春天,進入炎熱的夏日了,人們習慣上都把立夏看成是溫度顯著升高,炎暑將臨,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主要節氣。
2021年農曆正月初九是陽曆幾號 今日黃曆查詢
立夏主要習俗
立夏吃蛋
雖然天下各地立夏這天的傳統食俗各有特色,但提及立夏那天最經典的食物就是“立夏蛋”了。立夏前一天,許多人家裡就最先煮“立夏蛋”了,一樣平常用茶恭弘=恭弘=叶 恭弘 恭弘末或胡桃殼煮,看着蛋殼逐步變紅,滿屋香馥馥。茶恭弘=恭弘=叶 恭弘 恭弘蛋應該趁熱吃,吃時倒上好的酒,內灑些許細鹽,酒香茶香,又香又入味。
煮鼎邊做夏
立夏日節,福州習慣盛行煮鼎邊“做夏”。鼎邊糊(又稱鍋邊糊),用米漿涮鍋邊燒煮而成,配以蝦米、蝦油、蔥菜、金針、黑木耳、蜆子,或少量香菇、蟶乾等海鮮清湯,其味極為葷美適口。凡在福州生長或耐久客居福州的人無不愛吃。它成為福州著名的風味小吃,成為福州地方的一種特殊標誌。離鄉旅居外洋的福州人,在異國異鄉,一聽“鼎邊糊“三字,就似乎見抵家鄉的“倩影”,成為戀祖愛鄉的風味小吃。
秤人
古詩雲:“立夏秤人輕重數,秤懸樑上笑喧閨。”立夏之日的“稱人”習俗主要盛行於我國南方,起源於三國時代:傳說劉備死後,諸葛亮把他兒子阿斗交趙子龍送往江東,並請託厥後媽、已回外家的吳國孫夫人撫育。那天正是立夏,孫夫人當著趙子龍面給阿斗秤了體重,來年立夏再秤一次看增添體重若干,再寫信向諸葛亮彙報,由此形成傳入民間的習慣。聽說這一天稱了體重之後,就不怕夏日炎熱,不會消瘦,否則會有病災纏身。吃完立夏飯後,在橫樑上掛一桿大秤,大人雙手拉住秤鈎、兩足懸空秤體重;孩童坐在籮筐內或四腳朝天的凳子上,吊在秤鈎上秤體重,謂立夏過秤可免疰夏。若體重增,稱“發福”,體重減,謂“消肉”。
2021年過年時的打掃衛生吉日 掃塵的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