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黃歷 正文

古代上巳節習慣,上巳節的習慣有哪些?

2021年春分節令是幾月幾號 3月20日星期六

  隨着時間的流逝,許多古代的節日到了現在已經變味了。好比古代上巳節,也就是三月三,人人應該領會這個節日,然則真正有在這一天過節的區域已經不多了。古代的上巳節可是一個大日子,下面一起來看看古代上巳節的習慣都有哪些吧。


  1、三月三薺菜煮雞蛋
  陰曆三月三,國人有吃地菜煮雞蛋的習俗。薺菜又稱地菜、田兒菜等,是生長在田頭地角的一種野菜。雖說是野菜,卻鮮香適口、營養厚實。民諺曰:“三月三,薺菜當靈丹。”“三月三,薺菜煮雞蛋。”春天正是採食薺菜的季節。春食薺菜也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傳統習俗。《詩經》就有“其甘如薺”的吟詠;辛棄疾也有“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的詩句。
  清朝恭弘=恭弘=叶 恭弘 恭弘調元的《漢口竹枝詞》曰:“三三令節重廚房,口味新調又一樁。地米菜和雞蛋煮,十分耐飽十分香。”詞中的地米菜即指薺菜。地菜不僅營養厚實,而且還能治療多種疾病。它不僅是佳肴一碟,更是妙藥一方。“薺菜,別名地菜、護生草、雞心菜,其根、花、籽均能入葯。在中藥里,薺菜的藥用價值異常普遍,被譽為“菜中甘草”。

  2、三月三舉家出遊賞杏花
  “春明三月杏花香”,三月初三,舉家出遊,有的人家帶着酒席在田野野餐,而這時正是迎春第一支杏花開放的時期,古有“三月杏花香”的說法,另有“又是一年春草綠,依然十里杏花香”的說法。現實上作為賞花來看,杏花並不算悅目,但除去迎春花以外,它是“東風第一枝”開得早,陰曆三月已經綻放,在都會內蟄伏了一個冬天的人們,春暖乍寒,人們走向田野賞杏花成了“三月三”的一個流動了。青島也不破例,郊區“小水村”一帶遍植杏花,城裡市民去賞杏花的人群絡繹不停。

2020年農曆十二月臘月十九訂親好嗎 訂婚吉利嗎

  3、吃雞屎藤
  陰曆三月三吃雞屎藤,是廣西北海內陸人的一種傳統習俗,我們將恭弘=恭弘=叶 恭弘 恭弘與大米夾雜研磨成粉,再做成一片片的雞絲藤面,用這種面做成的雞絲藤粿仔湯,味道清香甜蜜,是內陸人喜歡的特色小吃。相傳陰曆三月初三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軒轅黃帝的誕辰,北海人以此紀念這位偉人。
  在諸葛亮七擒孟獲的雲南曲靖農村,同樣有許多人喜歡吃雞絲藤。但曲靖不像瓊海、北海等地會在三月三或七月月朔專門吃雞絲藤,帶有很盛大的儀式的味道。在那裡,只要是雞絲藤發嫩芽的日子,當地人家就採摘下來食用了,或用來炒肉,或是素炒,或是涼拌,就犹如食通俗的蔬菜一樣平常簡樸自然。

  4、放鷂子
  “正是人世三月三,鷂子飛滿天”,三月初三另有放鷂子的民俗,鷂子的泉源有許多的說法。有人說曾為戰爭中轉達情報的功具等,但在民間是一種遊戲。大人、孩子都喜歡放鷂子,有人以為是一種健身流動。鷂子的做法形形色色,憂傷有大的差異,許多已經成為工藝品。人們也以為經由了冬天,應該到戶外流動,以是三月初三放鷂子,實在不僅這一天,可以說從上巳日到清明都是放鷂子的好時節。

  小結:古代人人的生涯對照悠閑,食物也不像現在這麼厚實,以是會在特定的節日里舉行對照特其餘流動,吃平時對照少吃的食物。估量現在過節的味道變了,也是經濟生長的一定效果吧。


2021年農曆正月十三是陽曆幾號 今日老黃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