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節聰慧主題誓詞欣賞
花朝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它歷史悠久,最早在春秋的《陶朱公書》中已有紀錄。在花朝節這天,女人們會結伴而行,外出遊行,用彩紙剪成花形帶上頭上,意為賞花。小編知道人人一定對花朝節的習俗很感興趣吧,現在就跟小編一起來領會一下吧。
習俗
花朝節,簡稱花朝,俗稱“花神節”、“百花生日”、“花神生日”、“挑菜節”,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盛行於東北、華北、華東、中南等地,一樣平常於陰曆二月初二、二月十二或二月十五舉行。節日時代,人們結伴到田野遊覽賞花,稱為“踏青”,女人們剪五色彩紙粘在花枝上,稱為“賞紅”。各地另有“裝獅花”、“放花神燈”等習慣,這是紀念百花的生日。花朝節由來已久,最早在春秋的《陶朱公書》中已有紀錄。
節物習慣
祝神廟會
傳說花神專管植物的春長夏養,以是,祀奉她的就不僅僅限於花農了,還包羅耕作莊稼果蔬的農人。長江三角洲一帶多有花神廟,舊時吳越花農家還常供奉着花神的塑像。二月初二花神生辰,許多地方,不少農人都要群集於花神廟內設供,以祝神禧,東北一帶還考究用素饌來供奉。有的地方還要演戲娛神,通常是由十二伶優分扮每年十二月的各月花神故事。由朱熹的詩,也可以看出人們對花神的情緒。人們絡繹不停,就此形成廟會。這天夜裡,要提舉種種形狀的“花神燈”,在花神廟周圍巡遊,以延伸娛神流動。
游春撲蝶
古時,每逢花朝,文人雅士邀三五知己,賞花之餘,飲酒作樂,相互唱和,高吟竟日。縱觀二三月間的傳統佳節會發現,這一時期會有一系列游春的節日——春節拉開了迎春的序幕,花朝節前後組成游春的熱潮。撰著名劇《桃花扇》的孔尚任,也曾寫有竹枝詞形容花朝踏青歸來的盛況:“千里仙鄉變醉鄉,參差城闕掩斜陽。雕鞍綉轡爭門入,帶得紅塵撲鼻香。”宋時開封一帶的花朝曾盛行“撲蝶會”,是那時民間頗有意見意義的遊藝流動。
2021年數九時間表 具體從哪天開始
種花挑菜
這一天,各地另有栽花種樹的習俗,有點今天植樹節的味道了;挑菜,就是挖野菜——白蒿、薺菜正是鮮嫩的時刻。“採薇採薇,薇亦柔止……”
曬種祈豐
花朝吉日,正值芳菲醞釀之際,家家攤曬各種種子,聽說要湊其“百樣種子”,以祈豐收。預卜的方式很簡樸:是日忌雨,晴則帶來百物豐熟的佳兆。
製作花糕
唐代的節日文化與飲食文化都十分蓬勃。據傳武則天嗜花,每到夏曆二月十五花朝節這一天,她總要令宮女採集百花,和米一起搗碎,蒸製成糕,用花糕來犒賞群臣。這種糕有着花瓣的馥郁和穀物的芬芳,很快就上行下效,宮廷坊上一時格外盛行。
2020年農曆十二月臘月二十一是訂婚訂親的好日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