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黃歷 正文

立夏的民間習慣 迎夏嘗新斗蛋秤人

立夏的民間故事

  二十四節氣,是昔人通過長時間對天氣天象的考察而撒播下來的智慧結晶。而隨同着二十四節氣撒播下來的,是民間經由不停傳承而留下的種種節氣流動。每一個節氣都有其怪異的歷史文化和習俗。立夏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七個節氣,那麼在立夏,有什麼民間的習慣呢?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

立夏的民謠 民俗諺語及民俗活動資料

  立夏的民間習慣
  迎夏:昔人異常重視立夏這個節氣。尚有習俗說立夏日不迎夏,會有病災纏身。立夏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舉行迎夏儀式。君臣一律穿硃色制服,配硃色玉佩,以表達對豐收的祈求和美妙的願望。
  嘗新:許多地方有立夏嘗鮮之俗,人們品嘗時令食物,以求康健祥瑞。蘇州有“立夏見三新”之諺,三新為櫻桃、青梅、麥子。在常熟,更有“九葷十三素”之說、
  斗蛋:立夏到來,天氣漸熱,許多人精神疲倦,沒有食慾。立夏吃雞蛋,人就會有精神,而“立夏胸掛蛋,孩子不疰夏”則說孩子們的胸前掛上清水煮熟的雞蛋,以蛋頭蛋尾相對碰的形式舉行斗蛋競賽。

  秤人:“立夏秤人輕重數,秤懸樑上笑喧閨”,立夏之日“秤人”也就是秤體重,人們掛起一桿大木秤,承購懸一根凳子,人人輪流做到凳子上面秤人。立夏秤人主要盛行在南方,立夏當日,家家在房間橫樑上置一大秤,大人手拉秤鈎,懸足稱重,小孩放入器物內稱重。看秤人高聲報數,說一些祥瑞平安的話語,意在提醒人們注重身體,保佑夏日免於疾病。
  做夏:在福州每逢立夏有煮鼎邊做夏的習俗。煮鼎邊就是現成福州着名小吃鼎邊糊。其做法是用蜆子汁為湯,在鍋里燒開取其鮮味,把磨好的米漿沿着鍋邊一圈澆已往,米漿在鍋邊燙成干皮後用鍋鏟刮到湯里,加入種種佐料而成。現在的鼎邊糊對於在外的福州人來說,已經代表了家鄉的味道。


立夏有關的詩歌古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