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的民謠 民俗諺語及民俗活動資料
二十四節氣,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之一。隨着歷史長河流逝,時代不停演變,每一個節氣都有它的由來,也都降生了許多有趣的故事。馬上就要到立夏節氣了,這是一年的第七個節氣,也是炎天的第一個節氣,既然云云,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有哪些關於立夏的民間故事呢?
立夏的民間故事
在立夏有一個“秤人”的習俗,關於這個習俗便有個民間故事。
話說,元末朱元璋起兵時,手下上將常遇春在一次戰鬥中不幸被元軍生擒。朱元璋得知這一新聞后心急如焚,后經多方打探險才得知常遇春被關進了縲紲。
朱元璋為了保住常遇春的性命,一面差人買通元軍將領,一面通過同夥行賄牢頭禁子,讓他們好生看待常遇春,不要讓他遭罪。俗話說“有錢能買鬼推磨”,“吃了人家的嘴軟,拿了人家的手軟”,再加上元軍將領和那牢頭禁子早就看出元生氣數以盡,正愁沒蹊徑逢迎朱元璋,哪還敢給常遇春罪受呢?可是怎麼才氣讓朱元璋知道常遇春在牢中獲得了優待呢?弄得欠好未來朱元璋得了天下那可是要滅九族的事!
牢頭禁子的妻子見丈夫一連幾天愁雲滿面唉聲嘆氣的就問丈夫何以。聽丈夫說了常遇春的事後,他妻子哈哈一笑說:“這事還欠好辦,你先稱一下常遇春有多重,再好酒好肉的養着他,只要他不瘦不就說明他在牢里沒遭罪么?”
第二天,牢頭禁子真的按妻子說的給常遇春稱了體重,這天恰好是立夏日。打這以後牢頭禁子天天好酒佳肴地待候着常遇春,生怕他瘦了一星半點。
一年後,朱元璋率軍攻克了那座城池,從牢里救出了常遇春,牢頭禁子為了表功,竟當著朱元璋的面叫人又稱了一下常遇春的體重,常遇春不僅沒瘦反而比去年重了十來斤。而巧合的是這一天也是立夏日。朱元璋大喜,笑着說:“好,好,立夏,立夏,稱人,稱人。”打這以後立夏稱人的習俗便在民間撒播了起來。
立夏有關的詩歌古詩詞
另有另一個故事:三國末期,後主劉禪謀划的蜀國已是兵微將寡國力不繼。這一年魏國上將鄧艾受命率雄師伐蜀,兵逼劉禪投降。蜀國有位忠臣,他對鄧艾提出“劉禪乃一國之君,投降去了魏都后不能受到半點荼毒,不能瘦一星半點肉,否則寧死不降”。鄧艾准許了這一條件。
劉禪投降后被帶到了那時魏國的首都洛陽,魏國公封他為安樂公,賞給他住宅、綢緞萬匹、玉人百名。劉禪往後酒綠燈紅吃喝玩樂竟沒有半點忘國之恥。第二年正叫人給劉禪稱了一下體重,這忘國之君不僅沒瘦反而重了二十多斤。這一天也正好是立夏日,《三國演義》里有詩說“追玩作樂笑顏開,不念危土半點哀。快樂異鄉忘祖國,方知後主是庸才。”
立夏有關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