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黃歷 正文

上巳節的來源是什麼,上巳節是什麼節日?

2021年5月23日老黃曆查詢什麼日子 是星期幾

  人人對我國的傳統節日熟悉嗎?你知道上巳節是什麼節日?中國傳統文化歷史悠久,而這些文化值得人人去學習、去領會它。上巳節在現在也對照盛行,人人知道這個節日是怎麼來的嗎?下面就為人人先容一下。


  上巳節的來源先容
  陰曆三月上旬的上巳日,是我國古代民間傳統的上巳節。它是我國古代最為盛行的節日之一,在南北朝以前尤其盛行。上巳節是上古時的名稱,魏晉以後牢固為三月初三。

  上古時為什麼要將三月上巳日定為一個節日,沒有明確的文獻紀錄。據巳字之意,為陽氣盛極,即將回復,也許是取借陽氣正盛,到水邊洗除舊污的意思。

  上巳節的最大特點是離不開水。據史書紀錄,約莫在周朝,三月上巳日時就曾有一種宗教流動—祓禊。所謂祓,是指祓除病氣,使之清潔;楔是指清潔身體。祓禊就是通過洗灌身體,到達除去災禍、祈求致福的一種祭祀流動。周朝有專職女巫掌管此事。

  春秋時期,已有在三月上旬的巳日,在水邊舉行招魂祛災的信仰民俗。到了漢朝,三月上巳已確定為節。

  每到這一天,官民都要去水邊沐浴,連帝王后妃也去臨水除垢,拔除不祥。

  由於三月上巳日每年並不牢固,為了利便影象和統一舉行流動,以是魏晉時就劃定陰曆三月初三為上巳節。

  上巳節最初的流動主要是沐浴,但沐浴之地並不是隨便找一處水即可,而是要選擇一個山清水秀、景物優美的清亮流水之地。人們也乘隙舉行一些娛樂流動。曲水流筋是三月三上巳節的主要遊戲。所謂曲水流筋,就是古代人們舉行完拔楔儀式后,三五同夥群集在一起,選一段彎曲的小溪,將盛着酒的筋(即羽觴)浮於水面上漂流,人們各自守候在一地,羽觴漂到誰處,誰就取飲,由此藉以取樂。民間傳說此遊戲傳自漢武帝,但現實上周代就有所謂“同楔曲洛”的說法,也就是修楔后同飲於曲洛,也許那時已有曲水流筋的遊戲了。厥後人們每逢此節,都藉此為戲,並在宮廷或勝景處建流杯亭,鑿石作曲水流杯池,供人們鑒賞遊樂。據史書紀錄,兩漢至唐宋時,上巳節曲水流筋曾盛極一時,各地都留有上巳節盛會的勝景事迹,如曲水壇、曲江亭、玉華池等勝景事迹。

2020年冬至節氣吃餃子的意義 主要養生注意事項

  歷史上最着名的一次曲水流筋,要首推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在會稽蘭亭與友人的聚會。據史書紀錄,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上巳節,王羲之偕同友人謝安等四十一人,在蘭亭修楔后,也傳承古俗,舉行曲水流腦流動。有所差其餘是,當羽觴漂到誰處,誰就要即興飲酒賦詩,作不出詩的就要罰酒。在這次曲水流筋的遊戲中,有十一人成詩兩篇,有十五人成詩一篇,一卜六人沒有成詩,各罰酒三杯。王羲之事後將人家的詩集起來,用蠶繭紙、鼠須筆揮毫作序,乘興而書,寫下了舉世著名的《蘭亭集序》,被後人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這次蘭亭大會,雖然也舉行拔楔的祭祀儀式,但主要是通過曲水流筋流動,突出詠詩論文,飲酒賞景,因而大大沖淡了原來的信仰民俗色彩。上巳賦詩之俗,由此而起,並對後世發生了極大的影響。在紹興,由曲水流筋帶來的這種詠詩飲酒的雅俗,一直盛傳不衰。直到今天,中外書法家每年陰曆三月三,都要到紹興蘭亭聚會,潑墨揮毫,紀念王羲之,並舉行曲水流筋遊戲。蘭亭故宅還保留了“流水亭”,亭前有曲水,亭中陳列着一張明代仿製的曲水流筋石刻圖,生動再現了那時這一遊戲的真真相景。

  古代過上巳節尚有吃五彩蛋的習俗。人們在過上巳節時先將雞蛋、鴨蛋或鵝蛋煮熟,染上種種顏色,而且還帶上棗子,像曲水流腦遊戲一樣,將棗子和彩蛋投人水中,蛋、棗順流而下,人們各守護在一處,當蛋、棗漂流到誰處誰就取食。昔人將之稱為“曲水浮素卵”和“曲水浮絳棗”。在中國民間,卵喻有身,是婚配的象徵;絳棗就是紅棗,棗子諧音早生貴子。上巳節的浮素卵和浮絳棗流動,詳細反映了人們祈求婚姻完善、早生貴子的美妙願望。

  人們於。上巳節作此祈求流動,說明晰此節原本是與婚配有關的節日。先秦時男女之間接觸和戀愛還對照自由,故上巳節與婚姻的關係,在《詩經》中多有反映。

  《詩經》中的《溱洧》篇就生動地形貌了鄭國青年男女,行使春天三月桃花水漲時出去沐浴的時機,自由聚會、笑謔歡欣的排場和氣氛。現譯載如下:“溱水流。洧水漲,溱水浦水寬又廣。女人小伙聚一堂,人人手裡蘭花香。女人問:‘清水沐浴怎麼樣?’小伙答:‘已經去一趟。'’消水邊上熱鬧又寬闊,再洗一遍又何妨?‘小伙女人情話多,互贈芍藥永不忘。”值得注重的是,在這首詩中是女方自動約請男方一起去沐浴,可見上古民情與後世差異。由此也可看出先秦上已節實為青年男女相互結交的節日。厥後,在漢族封建社會制度的統治下,由於封建禮教的約束,上已節已不。允許男女青年自山往來和戀愛,以至於上巳節的性子發生了轉變,成為名存實’亡的節日。

  “清明上巳共一時”。由於上巳與清明日期相近,且上已“拔楔”己被春遊所取代,而春遊又是清明節的主要流動內容,以是上巳節逐漸被清明節取代。約莫到了唐代,三月三逐漸釀成了一個以春遊、踏青為主的節日。這天,天子往往在曲江池大宴群臣,貴婦們則鬥富誇一奇。杜甫《麗人行》中的詩句“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就生動地描繪了唐代士女們三月三遊樂的情景。上巳節踏青之風異常盛行,哪怕是這天下着毛毛細雨,人們照樣興緻勃勃地去踏青。正如~一首唐詩所云:“上巳接寒食,鶯花零落晨;微微潑火雨,草草踏青人。”

  原本是上古擇婚節的上巳節,由於漢族封建禮教的約束,它的原有意義在漢族區域已被忘得一干二凈,成為一個休息、遊樂和集市商業流動的節日。但在某些少數民族區域,卻仍然保留了它的某些原有習俗,如白族的大理三月街、壯族的三月三歌好節、侗族的三月三等。

  小結:看完上面的內容先容,是否喚起了你對傳統節日的興趣呢?關於上巳節的節日文化尚有許多,人人可以繼續去領會一下。


2021年農曆正月二十五日子好嗎 適合結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