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的穀雨是在幾號 2021年04月20日
在我國的陰曆三月三,有一個稀奇古老的傳統節日——上巳節。在我國許若干數民族區域都有這個傳統節日,而且節日流動多種多樣。那麼上巳節詳細習俗是什麼你知道嗎?你知道它的來源嗎?看看下文解讀一下吧!
上巳節的來源和習俗先容
一、上巳節的來源
三月三可推到追念伏羲氏。伏羲和其妹女媧摶[tuán]土造人,繁衍後裔,豫東一帶尊稱伏羲為“人祖爺”,在淮陽(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廟,由陰曆二月二到三月三為太昊陵廟會,善男信女,南船北馬,都雲集陵區,朝拜人祖。
陰曆三月三,照樣傳說中王母娘娘開蟠桃會的日子。晚清《都門雜詠》里有一首七言詩是這樣形貌昔時廟會之盛況的:“三月初三春正長,蟠桃宮裡看燒香;沿河一帶風微起,十丈紅塵匝地揚。”傳說西王母原是我國西部一個原始部落的珍愛神。她有兩個法寶:一是吃了可以永生不老的仙丹,二是吃了能延年益壽的仙桃——蟠桃。神話傳說中的嫦娥,就是偷吃了丈夫后羿弄來的西王母仙丹后飛上月宮的。往後,在一些志怪小說中,又把西王母說成是福壽之神。
陰曆三月三日,也是玄門真武大帝的壽誕。真武大帝全稱“北鎮無邪武玄天大帝”,又稱玄天天主,玄武,真武真君。生於上古軒轅之世,華歷三月三日,是玄門中主管軍事與戰爭的正神。各地的玄門宮觀(如:湖北武當山、江西龍虎山、安徽齊雲山、四川青城山)在三月三日這一天都要舉行盛大的法會,玄門信徒們也會在這一天到宮觀廟宇中燒香祈福,或在家裡頌經祈禱。“真武山太上真武碑記”對真武大帝的來源和海內主要的真武道場以及真武“救軍旅之禍”的“仁人之心”都作了簡明而藝術地闡釋。說明晰人們在三月三紀念真武大帝的理由和意義。
古時以三月第一個巳日為“上巳”,漢代定為節日。“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潔)於東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病),為大絜”(《後漢書·禮儀志上》)。后又增添了臨水宴賓、踏青的內容。晚上,家家戶戶在自己家裡每個房間放鞭炮炸鬼,傳說這天幽靈四處出沒。
陰曆三月三也是通靈人士,如女巫、神漢等宴請鬼神的日子。在這一天通靈人士常聚在一起歡慶,並擺宴席宴請鬼神,以謝謝他們賦予自己的神通能力。
二、上巳節的習俗
三月三薺菜煮雞蛋:陰曆三月三,國人有吃地菜煮雞蛋的習俗。薺菜又稱地菜、田兒菜等,是生長在田頭地角的一種野菜。雖說是野菜,卻鮮香適口、營養厚實。春天正是採食薺菜的季節。春食薺菜也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傳統習俗。
三月三舉家出遊:三月初三,舉家出遊,有的人家帶着酒席在田野野餐,而這時正是迎春第一支杏花開放的時期,古有“三月杏花香”的說法,在都會內蟄伏了一個冬天的人們,春暖乍寒,人們走向田野成了“三月三”的一個流動了。
2021年吉祥話 關於牛的四字成語
放鷂子:“正是人世三月三,鷂子飛滿天”,三月初三另有放鷂子的民俗,鷂子的泉源有許多的說法。有人說曾為戰爭中轉達情報的功具等,但在民間是一種遊戲。大人、孩子都喜歡放鷂子,有人以為是一種健身流動。人們也以為經由了冬天,應該到戶外流動,以是三月初三放鷂子。
三月三情人節:在少數民族內仍保留三月三情人節的習俗。好比這一天苗族女人穿着艷服,來到一個牢靠的地方展示她們的優美。
各民族差異習俗
侗族,在這日舉行搶花炮、鬥牛、斗馬、對歌、踩堂等流動,亦稱“花炮節”。
布依族,於這日殺豬祭社神、山神,吃黃糯米飯,各寨三四天內不相往來。
畲族,家家都做烏米飯,全家共餐,饋贈親友,歡度“烏飯節”。
在廣西壯鄉,四處都是歌的海洋。歌墟,是壯族人民在特定的時間、地址舉行的節日性聚會,它是以對歌為主體的民俗流動。
瑤族以三月三為“乾巴節”,是整體漁獵的節日,並將捕捉的野物魚類按戶分配,共享收穫的歡欣,后雲集於廣場,唱歌舞蹈,歡度佳節。
小結:不清晰的同夥們看完上面這些內容,應該知道了這個上巳節的來源吧!人人可以來討論一下你們當地有哪些特色習慣?
2021年正月二十五是結婚的吉利日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