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黃歷 正文

吃立夏餅的寓意 餅的由來

立夏飯為什麼要在外面吃 由來和風俗

  順應節氣,是中國自古以來的生涯方式。隨同着二十四節氣的降生,許許多多的民俗傳統習俗也隨着而來,其中自然也少不了許多的傳統美食。在立夏,就有一種撒播已久的傳統美食,名為“立夏餅”,今天我們就來探索一下吃立夏餅的寓意和立夏餅的由來。

關於立夏的神話故事 立夏粥的來歷

  吃立夏餅的寓意
  立夏餅是一種北方面食,也被稱作是麻餅,差異區域做出的夏餅形狀紛歧樣,夏餅的主要製作原質料是麵粉肉絲和韭菜,夾雜到一起製作成麵餅之後,放入到鍋里烙熟。有的地方也會接納白砂糖製作麵餅,做好了的麵餅,口感香甜,而且外酥里嫩。
  聽說吃了立夏餅就能不疰夏、不瘦夏。最先的時刻立夏餅是用麥芽做的,誰人年月物資匱乏,以是大人小孩都稀奇愛吃。而現在製作的立夏餅着實就是那種酥皮餅,比一樣平常的蘇式月餅略小,有餡,常為豆沙或百果,口感酥香,四、五個包成一筒。立夏時節以這樣的傳統食物饋贈親友密友表達祝福的心愿,禮輕友誼重。因此,立夏餅一直深受城鄉住民的喜歡。

  餅的由來
  傳說古時刻,西塘祥符盪有白龍為害,有一位十八歲的魁梧男子,名為黑蛟,在立夏時變身為黑蛟龍,經由一場驚心動魄的戰鬥,終於將白龍打敗,並化成一座玄色巨壩將白龍鎮於身下,這即是祥符盪里的烏蛟壩。今後,祥符盪湖面不再風大浪急,也不再有農田被毀、船隻傾覆。為了紀念黑蛟,人們就去田裡採摘“田耳朵”,磨粉糊面做麥芽塌餅,祭祀英雄。
  於是後世逐漸形成了立夏做餅、吃餅的習俗。每逢立夏,人們便採摘“田耳朵”和上麥芽粉、糯米粉,嵌入豆沙、核桃仁兒,糊好之後做成糰子,放進蒸籠里蒸煮,再油煎、撒上芝麻、淋上糖水,做成麥芽塌餅,饋贈親友,由於“田耳朵”只生長於立夏時代,於是便被稱為“立夏餅”。


五四運動罷免了誰 重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