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黃歷 正文

填倉節要做什麼,填倉節的習慣習慣有哪些?

五四青年節青春寄語大全 青春感悟

  每年春節事後不久就迎來了漢族人民的“填倉節”。填倉節自古以來就有,詳細起源時間無從考證,然則家裡老一輩的都市領會,年輕人知道的就對照少了。填倉節是祈求風調雨順、糧食豐收的節日。那麼填倉節要做什麼呢?


  1、蒸制食物
  介休用糕面捏成元寶、肩負、鍋、雞、狗等種種形狀的燈盞,盛滿食油,到晚上點燃放置室內各處,越日吃油炸或油煎食物,祝人丁興旺,五穀豐登。溫順、榆社蒸谷麵糰。祁縣是家家戶戶蒸一種包有豆、棗或糖餡的口袋狀麵食。左權是蒸制一種叫“倉谷連”的麵食埋入糧囤內。昔陽縣是用黃米面蒸成五穀(谷穗、高粱穗、玉茭、瓜果等)、碾、磨等形狀食物,並要蒸一小我私人形倉官。平遙縣是用白麵包紅糖蒸成口袋狀或元寶狀的麵餅,俗稱“布袋袋”。蒸制食物方式差異,目的一致,都是為了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糧食滿囤,人給家足,人丁興旺。

  2、搬運填倉
  在天倉之日,各縣住民都要接納擔煤、擔土、挑水等形式,寓意添倉,瞻仰豐年。民間有許多填倉流動,皆與飲食習慣慎密相連。晉北區域習慣蒸莜面窩,取其形如糧囤。用蕎面作丸,置莜面窩中空處,是謂填倉。晉東南區域用黍米面作團,置於糧倉。晉中區域又是用谷面作團填倉。呂梁區域喜吃糕。文水縣將糧倉內燈熏的牆土取一些謂之填倉。晉南區域要用稀麵攤極薄餅,中裹以菜肴,卷而食之。若是民家娶有新媳婦,新媳婦要親手將煎餅置放糧倉。山西境內舊有民謠:“過了年,二十二,填倉米面作燈盞。拿箕帚,掃東牆,拾到昆蟲驗豐年。”講的是填倉的民俗。

五四精神的內涵及其時代意義是什麼

  3、地畫倉囤
  壽陽在老天倉之日,要在地上畫一個糧食囤,放置五穀,用石頭壓住,象徵糧盈食滿。民俗要在院內或排場打灰窖。用簸箕盛草木灰,用棍棒平均敲打,在地上撒出三環套或五環套圓圈,意為糧倉或者糧囤。考究的人家還要在灰窖旁邊撒畫出耙子、掃帚、甚至扇車等圖案。小填倉日的灰窖,象徵夏糧豐收,要在圓圈中央放置少許夏糧;大填倉日的灰窖,象徵秋糧豐收,圓圈內則放秋糧。然後用磚石將糧食蓋住,稱為壓倉。再將鞭炮點燃,在圈內爆響,取意糧食爆滿糧倉。

  4、祭祀倉官
  祭祀倉官是填倉節一項主要的習俗。人為了紀念倉官,每到這一天都要舉行祭祀、紀念儀式,有的是用細炭灰或柴草灰在院內外打囤添倉,有的是向倉官畫像焚香、點燈。平遙的住民是在天倉節夜晚,點燈燒香供奉天倉官,並高聲喊“天倉爺填倉來,糧食元寶填到咱家來”,“黑小子,趕車來,元寶糧食趕到俺家來”,意在祈禱豐收,希望生涯富足。

  小結:填倉節當天要做的事情算一算實在有許多,自己是個喜慶的節日,人人忙碌起來也都不會以為累。懇切誠意做好該做的事情,豐收富足是早晚的事了。



五四青年節成立時間 是哪一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