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黃歷 正文

2020年冬至三候及意思 節氣寄義是什麼

描寫小年的句子 寫於小年的優美句子

  冬至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是節氣,在冬至當中也有屬於自己的文化,而且冬至的時刻天氣也對照嚴寒,那麼2020年冬至三候及意思是什麼呢?冬至節氣寄義是什麼呢?就讓我們一起去領會看看吧!

  2020年冬至三候及意思
  一候:蚯蚓結
  傳說蚯蚓是陰曲陽生的生物,冬至時節,陽氣雖已生長,但陰氣仍然十分強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縮着身體。

  二候:麋鹿解
  麋與鹿同科,卻陰陽差異,昔人以為麋的角朝後生,以是為陰,而冬至一陽生,麋感陰氣漸退而解角。

解讀上巳節起源和變遷分別是什麼?

  三候:水泉動
  陽氣初生,以是此時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動而且溫熱。

  冬至節氣寄義是什麼
  1、嚴寒的冬天來臨
  “至”到也,有到來的意思,立冬節氣示意最先進入冬季,然則南北天氣差異大,此時,北方區域已經入冬了,南方區域卻照樣小陽春天氣,冬至節氣天下大部門區域,氣溫都市變得嚴寒,縱然是溫暖的南方成熟也不會泛起高於20°以上的高溫。天文學上把冬至作為冬季嚴寒天氣的最先,這對於我國多數區域來說,顯然偏遲。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過了冬至以後,太陽直射點逐漸向北移動,北半球日間最先逐漸變長,中午太陽高度也逐漸升高。以是,有俗話說,“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冬至之後,雖然太陽高度角逐漸高起來了,但這是一個緩慢的恢復歷程,天天散失的熱量依舊大於吸收的熱量,出現“入不足出”的狀態。到了“三九天”,積熱最少,溫度最低,天氣也就越來越冷了。此時若是有冷空氣的影響,天氣就更為嚴寒。待到過了這個“冷鋒”之後,天氣就會逐漸變暖。

  2、北半球白晝最短,黑夜最長
  現代天文科學測定,冬至這天,太陽運行至黃經270°(冬至點),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南端,太陽險些直射南回歸線(又稱為冬至線),陽光對北半球最為傾斜。因此,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日,而且越往北白晝越短,黑夜越長。冬至是一年裡太陽最偏南的一天,是太陽南行的極致。


2020年節氣冬至有哪些風俗習慣 節氣前冷還是之後更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