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黃歷 正文

寒食節的習俗是什麼 寒食節的習慣是什麼

2021年1月哪幾天日子好 適合結婚嫁娶的日子

  導語:寒食節是我們國家的主要傳統節日之一,寒食節在我們歷史的文化中經由我們中華民族的五十六個民族的沉澱形成了許多文化個習俗,那麼寒食節有哪些好玩的習俗呢,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寒食節的習俗是什麼。

  寒食節的習慣是什麼
  禁火
  寒食節古代也叫“禁煙節”,家家阻止生火,都吃冷食。但因國人追憫先賢之情執着,從東漢到南北朝屢禁屢興,唐代皇家認可並介入。蘇軾的《望江南超然台作》中的“且將新火試新茶”說的就是寒食之後詩人煮茶的行為。山西民間禁火寒食的習俗多為一天,只有少數地方仍然習慣禁火三天。

  拜祖
  寒食節約墓祭祖在南北朝到唐前被視為“野祭”。唐代編入《開元禮》“卷第八十七·王公以下拜掃(寒食拜掃附)”中,成為官方認同並提倡的吉禮之一。后演變為皇家祭陵;官府祭孔廟、祭先賢;國民上墳等。時一家或一族人同到先祖墳地,致祭、添土、掛紙錢,然後將子推燕、蛇盤兔撒於墳頂滾下,用柳枝或疙針穿起,置於房中高處,意沾先祖德澤。

  飲食
  寒食食物包羅寒食粥、寒食麵、寒食漿、青精飯及餳等;寒食供品有面燕、蛇盤兔、棗餅、細稞、神餤等;飲料有春酒、新茶、清泉甘水等數十種之多。其中多數寓意深刻,如祭食蛇盤兔,俗有“蛇盤兔,肯定富”之說,意為瞻仰民富國強;子推燕,取介休方言“念念”不忘介推高風亮節……

  晉南區域民間習慣吃涼粉、涼麵、涼糕等等。晉北區域習慣以炒奇(即將糕面或白面蒸熟后切成骰子般巨細的方塊,曬乾後用土炒黃)作為寒食日的食物。一些山區這一天全家吃炒麵(即將五穀雜糧炒熟,拌以各種乾果脯,磨成面)。

  寒食節,民俗要蒸寒燕慶祝,用麵粉捏成大拇指一樣平常大的飛燕、鳴禽及走獸、瓜果、花卉等等,蒸熟后着色,插在酸棗樹的針刺上面,裝點室內,也作為禮物送人。

交年是哪一天 交年是農曆什麼時候

  插柳
  柳為寒食節象徵之物,原為眷念介之推追求政治清明之意。早在南北朝《荊楚歲時記》就有“江淮間寒食日家家折柳插門”的紀錄,安徽、蘇州等地還盛行戴芥花,佩麥恭弘=恭弘=叶 恭弘 恭弘來取代柳枝。據各地史籍紀錄:“插柳於墳”、“折柳枝標於戶”、“插於檐插柳寢灶間”、“亦戴之頭或系衣帶”、“瓶貯獻於佛神”、“門皆插柳”,故民間有“清明(寒食)不戴柳,朱顏成白首”之說。

  踏青
  也叫踏春,盛興於唐宋。宋·李之彥《東谷所見》載:“拜掃了事,爾後與兄弟、妻子、親戚、契交放情地遊覽,盡歡而歸”。明代《帝王景物略》記京效踏青場景為:“歲(寒食)清明日,都人踏青,輿者,騎者,步者,遊人以萬計。”可謂盛極。

  鞦韆
  鞦韆原為古代寒食節宮廷女子遊樂項目。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載“天寶宮中至寒食節竟豎鞦韆,令宮嬪輩戲笑以為宴樂。帝呼為半仙之戲,都中士民因而呼之”,宋代宰相文彥博詩《寒食日過龍門》,詩中形貌為“橋邊楊柳看重線,林立鞦韆掛花繩。”

  蹴球
  盛行於唐,宋《文獻通考》載:“蹴球,蓋始於唐。植兩修竹,高數丈,絡網於上,為門以度球,球工分左右朋,以角輸贏。”史載:唐德宗、憲宗、穆宗、敬宗都喜蹴球,《州府元龜》載:“唐德宗貞元十二年二月寒食節帝御麒殿之東亭,觀武臣及勛戚子弟會球,兼賜宰臣宴饌。”宋代也有《太祖蹴鞠圖》。

  詠詩
  寒食節時,文人們或思鄉念親,或借景生情,感傷尤多,靈感頓生,詩興大發,詠者甚多。據查,僅《全唐詩》就有唐玄宗、張說、杜甫、韓愈、柳宗元等名人名家詩詞三百餘首,宋金元詞曲也有一百餘首,成為中國詩歌藝術中一枝奇葩。

  凈腸
  寒食節去野外採集野菜,不僅磨鍊身體,而且也知足了人體所必須,一石二鳥。最後,還要說說春季養生中的精神調治問題。女子傷春,在寒食節時代出來散散心,賞春踏青,能夠預防精神上的疾病。男子雖然不傷春,但在春季肝氣過盛,容易精神失常的時刻,想念下祖先,寄託哀思,起到了悲克怒的作用。對肝的調治是相當有利益的。經由了五千年的文化滋潤,寒食與清明合二為一,成為想念故人,激勵生人的節日。

  小結:寒食節實在也算是春天的一個節日了,也是我們喜歡春遊的日子,春遊不僅能夠磨鍊身體知足人體所需也能調治我們的心情。

  

2021年農曆三月十七日子怎麼樣 今日黃曆宜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