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黃歷 正文

2021年立春節氣有哪些稀奇的流動 經典詩詞賞析

西溪花朝節_都有哪些活動?

  立春是屬於二十四節氣當中的第一個節氣,在立春的時刻人們也有一些主要的流動,那麼2021年立春節氣有哪些稀奇的流動呢?立春經典詩詞賞析是什麼呢?就讓我們一起去領會和剖析吧!

  2021年立春節氣有哪些稀奇的流動
  1、咬春
  立春時尚有自己的食物,主要是春餅、蘿蔔、五辛盤等,在南方則盛行吃春卷,市井上都有不少叫賣春卷的小販。此處有兩點值得注重:一是已往以為咬春就是吃蘿蔔,着實也包羅吃春餅;二是所謂討春就是迎春之意。為什麼要吃蘿蔔呢?對照普遍的說法是可以解春困。着實咬春並不限於此,除解困外,主要是通氣,使人保持青春不老。五辛盤是由五種辛辣食物組成,用蔥、蒜、椒、姜、芥等和諧而成,作為就餐的調味品。

  2、鞭春牛
  鞭春牛,又稱鞭土牛,起源較早,厥後一直保留下來,但改在春天,盛行於唐、宋兩代,尤其是宋仁宗頒布《土牛經》后使鞭土牛習慣流傳更廣,為民俗文化的主要內容。鞭春牛的意義,不限於送冷氣,促春耕,也有一定的巫術意義。山東民間要把土牛打碎,人們爭搶春牛土,謂之搶春,以搶得牛頭為祥瑞。塑制春牛時,往往要在肚子里塞上五穀,當牛被打爛時,五穀就流了出來。人們歡笑着拾起穀粒放回自己的倉中,預示倉滿糧足。

  3、句芒神
  句芒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句芒的形象是人面鳥身,執禮貌,立春之日民間習俗主春事。在周代就有設東堂迎春之事,說明祭句芒由來已久。山東迎春祭句芒時,憑證句芒的衣飾預告昔時的天氣狀態:戴帽則示春暖,禿頂則示春寒,穿鞋則示春雨多,光腳則示春雨少。廣州區域則在立春前後,擊鼓驅疫,祈求平安。

苗族的花山節來歷起源傳說故事

  立春經典詩詞瀏覽
  《立春》左河水
  東風帶雨逐西風,大地陽和暖氣生。
  萬物蘇萌山水醒,農家歲首又謀耕。

  《立春》長卿
  誰家二月煮新絲,一江黃鯽應不識。
  明日倘或桃李曉,莫問老梅知不知。

  《詠柳》(唐代)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恭弘=恭弘=叶 恭弘 恭弘誰裁出,二月東風似鉸剪。

  《題望苑驛》(唐代)溫庭筠
  弱柳千條杏一枝,半含春雨半垂絲。
  景陽寒井人難到,長樂晨鐘鳥自知。
  花影至今通博望,樹名今後號相思。
  明晰十二樓前月,不向西陵照盛姬。

  《涼州詞》(唐代)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東風不度玉門關。


2020年冬至吃湯圓習俗由來 是冬天的結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