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黃歷 正文

苗族的花山節來源起源傳說故事

2020年冬至吃湯圓習俗由來 是冬天的結束嗎

  花山節是苗族的一個主要的節日,傳說中異常強橫的天子想要佔領苗族的土地,那苗族的蠱毒暗器啥的能放過你?那就是一場腥風血雨的大戰,然則最後照樣失敗了,不得以只能到山裡去,厥後為了紀念英勇的戰士,就有了花山節。

提車黃道吉日 2021年3月17號是提車好日子嗎

  花山節,亦稱踩花山。這是棲身在川南苗族的一個盛大節目。花山節一樣平常在較平緩的區域舉行。花場中直立一根有五、六丈高的竹竿或樹桿,這就是花桿,花桿上還劃分掛着兩塊紅黑布。每年,花山主持人就把花桿立好,讓人先知道這裡有花場,到了正月月朔就最先踩花山,對照盛大的花山節還可以延伸至初八、九。踩花山的來源有兩種差其餘說法,一種說法是為了求子而立,另一種說法是紀念日。

  關於花山節的來源,苗族民間撒播着這樣一個故事:早年,苗族祖先棲身在平原區域,那地方有着肥沃的土地,牛羊成群。狠心的天子一心想佔領苗族的土地,就派皇兵來攻打苗族部落,苗王蒙孜尤就率領他的九個兒子、八個女人和苗民們,與皇兵征戰,最終眾寡不敵,苗族失敗了,蒙孜尤的九個兒子、八個女人在戰鬥中犧牲了,苗族的祖先不得不往西南的高山峻岭中遷徙。

  蒙孜尤在臘月十六日直立花桿,正月初二、三、四這三天舉行祭祀儀式,紀念為守護家鄉而犧牲的兒子女人,同時,還舉行武術演出,就這樣代代相傳至今。踩花山是苗族的一項體育流動,也是苗族的生涯履歷交流流動,更是苗族男女青年的娛樂流動。在花山節時代,有蘆笙舞、武術(即苗族的民間武術之棍術、刀術、槍術、鈎鐮、三節棒、鏈甲等)、倒爬花桿、鬥牛、賽馬等體育和文藝節目。

  踩花山這天,鶯哆(苗語,小伙子)們個個穿着苗族的服裝,肩扛蘆笙,褲包里還裝着心愛的調簫;鶯彩(苗語,小女人)們個個身穿自己親手繡的花衣衫和親手點的蠟花百褶裙,唱着山歌從苗山各個角落匯聚到花山上來。整個花山,人山人海,充滿着歡欣的氣氛。花場外四處擺滿甘蔗,準備對歌的苗族鶯哆都要去挑選又粗又大的甘蔗,與鶯彩對完歌後送給對方。若要對歌,鶯哆走到鶯彩眼前時,用花傘罩住那位鶯彩,說:“遠方的阿妹,要是不嫌棄,對個歌吧”。要是鶯彩看中的話,她就會說:“那你唱來吧!”若是她看不中,她就會說:“謝謝阿哥,我不會唱。”那麼,鶯哆就得另找工具。男女青年之間,通過對歌,若是志同道合,雙方就相互贈予禮物留念,待到花山節竣事後,鶯彩就隨着鶯哆走。接着就只有等着喝喜酒了。

  古代傳說
  滇東北和滇南一帶苗族,每年陰曆六月六日過“踩花山節”。傳說古時苗族戰敗漂泊異鄉,想起祖先東逃西散的苦,傷心落淚。一年六月初六,祖先顯靈,勸他們不要太憂傷,應該到高山頂上吹蘆笙、唱歌舞蹈給我們看。說完天上落下一朵花,掛在一棵樹上。人人圍着這棵樹歌舞,這年的莊稼長得稀奇好。從今後,每年六月六,苗家都要穿上節日艷服,到高山上栽一棵花樹,舉行對歌、跳蘆笙舞、鬥牛、跳獅子舞、爬花桿等流動。其中,引人注目的是爬花桿,誰爬得高,就把一個豬頭和洽酒獎給誰。

  總結:弱國無外交,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壯大就是要有錢,還好我們中國現在壯大起來了,不需要兢兢戰戰畏懼別人了。總之我的心愿是天下和平。


農曆十二月為什麼只有三十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