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黃歷 正文

恩施女兒節先容 尊重女性文化

寒食節的由來故事 寒食節是為了紀念誰

  女兒節的降生是人們對於女性的一種尊重,我國在很早以前就有這個節日了,由於我國地域普遍,少數民族眾多,各個地方舉行女兒節的方式也是有所差其餘,然則起步點都是一樣的,為了女性們的美妙未來着想。恩施的女兒節就是一個對照着名的節日,當地舉行的盛況也是異常熱鬧的,那麼我們就來熟悉一下恩施的女兒節吧!

  節日詳情

  “女兒節”是湘西土家族區域盛行流動,湘鄂西一些土家族區域曾盛行“女兒節”、“女兒會”,也叫“女兒會”或“土家情人節”,每逢三月初三、七月十二日或八月十五日都舉行“女兒節”流動。

  “女兒會”是恩施州土家族具有代表性的區域性民族傳統節日之一,是一種怪異而新穎的節俗文化,它因在中原大地上獨顯女性文化絢爛,而尤為顯得榮耀精明。一樣平常每年的陰曆7月7日至12日這些天,是傳統的“女兒會”吉日,最初盛行於恩施石灰窯、大山頂一帶,現在已生長玉成州性的民族節日。

  被譽為“東方情人節”的土家“女兒會”,保留着古代巴人原始婚俗的遺風,是偏僻的土家山寨中與封建經辦婚姻相對立的一種戀愛方式,是恩施土家族青年在追求自由婚姻的歷程中,自覺形成的以整體擇偶為主要目的的節日盛會。其主要特徵是以歌為媒,自主擇偶。屆時,以年輕女人為主,也有已婚婦女前往加入,通過對歌的形式尋找意中人或與舊情人約會,暢訴衷情。

  節日流動

2020年立冬時節的氣候特徵 讚美節氣的經典詩詞

  加入女兒會時,青年女子身着節日艷服,把自己最漂亮的衣服穿上,習慣把長的穿在內里,短的穿在外面,一件比一件短,層層都能被人瞥見,謂之“亮摺子”或俗稱“三滴水”,並佩帶上自己最好的金銀首飾。

  女兒會這天,女人們把用背簍背來的土產山貨擺在街道兩旁,自己則穩穩噹噹地坐在倒放的背簍上,守候意中人來買器械。小伙子則在肩上斜挎一隻背簍,形如心不在焉的遊子,在女人眼前搭訕,雙方話語融洽,機緣相投時,就到街外的森林中去趕“女兒會”,通過女問男答的對歌形式,互通心曲,以定終身。

  節日歷史

  相傳,土家“女兒會”源於明朝末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清雍正13年(1735年),執行“改土歸流”,“女兒會”被阻止。辛亥革命后,“女兒會”又盛行起來。20世紀80年月後,恩施州年年都要舉行展示民族風情的盛大女兒會,使其成為了恩施民族文化的象徵和令山外人心動眼花的藝術奇葩。通過喜慶榮華而又質樸典雅的“女兒會”,能讓人感受遠古巴人真、善、美的脈搏與靈魂,看到土家人追求幸福、起勁向上的民族精神。

  每一個節日都是有它的歷史的,女兒節也不破例,由於歷史文化的淵源,人們熟悉到了女性的主要性,尊重男女同等。女兒節只是一個起始,更多的方式照樣在生涯中體現出來,讓女性們有更好生長空間。

  


2021年2月沐浴黃道吉日查詢一覽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