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盲人節(白手杖節)是什麼節? 國際盲人節(白手杖節)是哪天?
在我國的節氣當中冬至是一個對照紛歧樣的節氣,由於它同時照樣一個節日,那麼2020年冬至為什麼日間最短呢?冬至吃湯圓蘊含的意義是什麼呢?就讓我們一起去領會吧!
正月十三吃什麼 吃雞蛋是什麼意思
2020年冬至為什麼日間最短
冬至是北半球整年中日間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日間就會一天天變長。昔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由於太陽是在南北回歸線(南北緯23度26分)之間做往返運動的,當南半球是冬季的時刻,太陽直射北半球,且逐步往北回歸線移動,而當南半球在冬至這一天的時刻,太陽到達北回歸線,此時,可以明白為太陽離南半球最遠,也就是接受日照時間短,日間短,往後,太陽從北回歸線往南回歸線移動,太陽離她們越來越近,日照時間也就越來越長了,以是冬至日那天最短。同理夏至日間最長,夜晚最短。
冬至吃湯圓蘊含的意義
吃湯圓是冬至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湯圓”是冬至必備的食物,是一種用糯米粉製成的圓形甜品,“圓”意味着“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冬至團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於互贈親友。舊時上海人最考究吃湯糰。昔人有詩雲:“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圓”意味着“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象徵家庭協調、祥瑞。
2020年為什麼說冬至湯圓長一歲 過後晝短夜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