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節氣含義意義是什麼 民間的傳統美食是什麼
韋馱菩薩聖誕是什麼節?
韋馱菩薩聖誕 即 韋馱菩薩 。
韋馱菩薩,又稱韋陀天,梵名音譯為私建陀提婆,意為陰天,原是印度婆羅門教的天神,厥後歸化為釋教的護法天神。相傳釋迦牟尼涅盤時,諸天和眾王把佛陀火葬后的舍利子分了,各自回去建塔供養。韋馱也分得一顆佛牙,正準備回天堂。一個捷疾廝混水摸魚,偷走一對佛牙舍利,撒腿就跑。韋馱迎頭遇上,剎那間將捷疾鬼抓獲,奪回了佛舍利。諸天和眾王紛紛誇獎韋馱能驅除邪魔外道、珍愛佛法。於是,韋陀被人們稱為護法菩薩。
韋馱菩薩聖誕是哪天?
每年的陰曆六月初三是韋馱菩薩聖誕日。
韋馱菩薩聖誕的來源
2020年農曆臘月十六日子怎麼樣 今日黃曆宜忌
韋馱尊者,又稱韋馱菩薩,韋馱菩薩驅邪魔護佛法。韋馱菩薩本是印度婆羅門教神話的天神,厥後被釋教吸收為護法諸天神之一,被譽為釋教中的神形太保,以善走如飛着稱。 也有守護廟出家人的用意。在台灣若是有時機到供奉觀音菩薩的廟宇旅行或祭拜,經常可以看得手持金剛杵,做武將服裝的韋馱神像,韋馱菩薩在釋教寺院中,擔任護持僧眾、宏演佛法的義務。
廟宇守護神
帝釋天是古印度佛陀神話中的天神,相傳釋迦佛去世之後,諸天神與眾王商議火葬釋迦佛的遺體,收取捨利子建塔供奉,此時,帝釋天手持七寶瓶,來到火葬場,向諸天與眾王說道,佛原先准許給他一顆佛牙,以是他必須先取下佛牙回去,製作塔寺供養。那時有一羅剎鬼躲在帝釋天身旁,乘人不注重,盜去佛牙舍利子,韋馱見狀迎頭遇上,霎時將羅剎鬼擒住,取回佛牙舍利子,諸天神與眾王讚揚不已,以為韋馱可驅邪除魔,珍愛佛法。關於韋馱另有另外一段傳說,韋馱天名為韋琨,是南方增進天王所率領的八大神將之一,又是四大天王手下的三十二神將之首,厥後皈依空門,成為護法天大神,西牛貨州、南瞻部洲,以利益化生,拯救一切眾生為本誓。《普陀山傳奇異聞錄》一書中紀錄韋馱護法的事,清代末期,普陀山有一座寺廟,於夜間燒起一場無名火,當夜正逢一位小沙彌睡在韋馱佛像之下,夢中瞥見一位身穿金甲,狀似韋馱護法者對他說道:「廟中失火,趕快逃生。」小沙彌溘然驚醒,果真瞥見寺中大火焚燒,情急之下,扛起韋馱塑像,就往廟門外跑。 大火放肆至極,經由一夜焚燒,一直到早上,眾人察看災情時,覺察寺廟滿目瘡痍,只有韋馱塑像吃立門外平安無事。韋馱塑像有幾百斤重,必須數名壯漢出盡全力,方能扛起,現在一位小沙彌竟然可以獨力背起,可見韋馱之靈驗。 韋馱是釋教中的神行太保,以善走如飛着稱。在中國供奉韋馱,是立於天王殿彌勒佛的背後,面臨大雄寶殿,兩眼注視着大雄寶殿前面的靈塔,守護塔內的佛骨與舍利子,以防邪魔前來偷竊。 另外也珍愛在寺內的出家人,以護持佛法。
神像特色
在台灣寺廟只要有供奉觀音菩薩,大部門都市配祀伽藍與韋馱兩大護法。韋馱護法被安奉在觀音菩薩左方,粉面無須、身着甲胄、肩被飛帶、手執金剛杵;伽藍護法在觀音菩薩右方,紅臉黑髯,身着鎧甲、肩被飛帶、腰佩寶劍,英氣逼人。自古以來,佛寺伽藍之確立,必安奉韋馱神,皆為頭戴獸頭盔,腰扎革帶之裝束,手持金剛杵,且有兩種姿態,一是雙手合掌捧杵,二是以手按杵據地,雙手合掌捧杵為接待之意,凡四方游僧前來掛單,必受供養;以手按杵據地,是指示游僧瞥見韋馱此狀,便知此佛寺不接待外來僧家。韋馱尊者是釋教的八上將軍之一,自古以來,佛寺確立后,一定要安奉韋馱尊者以鎮守道場。韋馱的佛像造型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雙手和掌,兩手同握金剛杵,另一種是單手握金剛杵立地,兩種造型的韋馱佛像各有差異含意,雙手握杵者示意該四迎接四方游僧前來借宿〈俗稱掛單〉,單手持杵者示意本寺不接待外來僧人,游僧只要看一看佛殿中的韋馱造型就知道自己受不受迎接。
中國武將
在中國的寺院殿宇里原印度血統的韋陀已經漢化了,成了一名隧道的中國武將,英俊威武。他身披鎧甲,手持金剛杵,降魔去妖,威風凜凜。天王殿中所塑的韋陀,一樣平常具有兩種站立的姿態:一個是雙手合十,橫杵於腕上,直挺而立;一個是一手握杵拄地,另一手叉腰。前者雙手合十,示意此地是十方森林,迎接來客,遠遊的行腳僧可放心住下。後者則示本寺不接待來僧掛單,行腳僧不要自討沒趣,最好另投山門。
老黃曆吉日速遞 2021年4月5日農曆二月二十四訂婚吉不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