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黃歷 正文

2021年芒種節氣的文化寓意 天氣特點是哪些

2021年1月30日是什麼日子 老黃曆吉凶宜忌查詢

  芒種在我國二十四節氣當中是一個主要的節氣,而且有着自己怪異的寓意,那麼2021年芒種節氣的文化寓意是什麼呢?芒種節氣的天氣特點是哪些呢?就讓我們一起去領會和剖析吧!

  2021年芒種節氣的文化寓意
  芒種正值正是南方種稻與北方收麥之時,這一“收”一“種”道出了人生大事,不外種和收;有種,才有收;種好,才氣收好的人生原理。芒種的天氣特徵是氣溫顯著升高、雨量充沛,這樣得天獨厚的天氣條件,無論從播種和移栽來講,都是很相宜的。因此,在農業生產上,必須抓緊時間,搶種大春作物,實時移栽水稻。故民間把“芒種”稱為“忙種”,說明到了這個時節,已是農業耕作最忙的季節。民間“芒種不種,種了無用”的諺語,這意味着這時節已是較晚的播種期,必須搶時播種。到了芒種時節,應該抓緊栽插水稻;若是再推遲,因氣溫提高,水稻營養生耐久縮短,而且生長階段又容易遭受乾旱和病蟲害,產量一定不高。對我國大部門區域來說,芒種一到,是一年中最忙的時節。
  《通緯孝經援神契》中說:“小滿后十五日,斗指丙,為芒種,五月節。言有芒之谷可播種也。”“芒種”二字諧音,在民間“芒種”也稱為“忙種”、“忙着種”,是播種晚稻等穀類作物的時節。芒種至夏至這半個月是秋熟作物播種、移栽、苗期治理大忙熱潮。民諺“芒種忙,下晚秧”說的就是芒種是插秧的忙碌時節。芒種時節,水稻等農作物生長興旺,需水量多,適中的降雨對農業生產十分有利。我國古代農耕作物水分彌補依託於天上降水與地上河流,農耕主要集中在降水充沛與江河水網蓬勃的區域。直到現在,這些區域的农民仍根據節氣配合溫度、降水來從事農業生產。芒種節氣是干支歷午月的起始,午月時在仲夏,當其時也,萬物生長,其勢盛極。從芒種最先一直到大暑,都是一年中萬物狂長的旺季。

領證吉日速知曉 2021年5月23日農曆四月十二怎麼樣

  24節氣芒種的天氣特點
  1、氣溫
  在此時代,除了青藏高原和黑龍江最北部的一些區域,還沒有真正進入夏日以外,大部門區域的人們,一樣平常來說都能夠體驗到炎天的炎熱。6月份,無論是南方照樣北方,都有泛起35℃以上高溫天氣的可能,黃淮區域、西北區域東部可能泛起40℃以上的高溫天氣,但一樣平常不是連續性的高溫。在華南的海南、福建、兩廣等地,6月的平均氣溫都在28℃左右,若是是在雷雨之前,空氣濕度大,確實是又悶又熱,有時需要向民眾宣布高溫預告,提醒人們預防中暑、空調病和急性腸胃炎。

  2、降水
  芒種時節沿江多雨,黃淮平原也即將進入雨季,芒種前後若遇連陰雨天氣及風、雹等,往往使小麥不能實時收割、脫粒和貯藏而導致麥株倒伏、落粒、穗上發芽霉變及“爛麥場”等,使眼看得手的莊稼毀於一旦。
  芒種后,中國華南東南季風雨帶穩固,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多的時節,長江中下游區域先後進入梅雨季節,雨日多,雨量大,日照少,有時還伴有低溫。芒種時節,水稻、棉花等農作物生長興旺,需水量多,適中的梅雨對農業生產十分有利;梅雨過遲或梅雨過少甚至“空梅”的年份作物會受到乾旱的威脅。但若梅雨過早,雨日過多,耐久陰雨寡照,對農業生產也有不良影響,尤其是雨量過於集中或暴雨還會造成洪澇災難。西南區域從6月份也最先進入了一年中的多雨季節。此時,西南西部的高原區域冰雹天氣最先增多


2020下半年放假安排 法定節假日放假時間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