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黃歷 正文

2020年冬至上墳祭祖的注重事項 民間傳統美食

2021年2月17日農曆是多少 正月初六是什麼星座 日子

  在大雪節氣事後就是我國的冬至節氣,而這個節氣也有點特殊,它照樣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那麼2020年冬至上墳祭祖的注重事項是什麼呢?冬至民間傳統美食是什麼呢?讓我們一起去領會和剖析吧!

  2020年冬至上墳祭祖的注重事項
  1、不要去太偏僻的地方由於是祭祖,以是是難免會去一些很少有人去的地方,最好是依據常走的蹊徑行走為好,勿要在偏僻的地方踏青,一來是平安問題,再者是易粘惹邪氣。
  2、祭祖和省墓照樣要心誠為好,對走路中或站立時遇到的墳,要有尊重之心,勿用腳去碰墓碑之類的,在這樣的場所要多有嚴肅莊重的態度為好。其他鄰人的墓碑前面不要隨意觸碰佔有。
  3、面臨先進的墓地,肯定要好好整理雜草,好好添上一些鬆土,掃除墓前的雜物,洗濯下,墓碑。把整個墓地弄得面目一新,外觀上加倍豐滿,心中默念,寄希望九泉之下的先進保佑後裔富貴鬱勃。
  4、選擇省墓的時間最好選在陽氣對照旺的時刻。象天未亮或剛亮或是黃昏時分或太陽將下時,都是不能以去省墓的。由於此時抵制力最弱,是晦氣省墓人的,一樣平常是在上午十點到下晝三點間為好。

  冬至民間傳統美食
  1、羊肉
  冬天有兩次吃羊肉的大日子,一為立冬,一為冬至。羊肉中厚實的脂肪、卵白質、碳水化合物和鈣、鐵、磷等營養因素,有着益腎養肝、禦寒祛濕的功效。因而蘇州人堅信,一碗羊湯帶來的溫暖,足以抵抗一冬的嚴寒。羊肉經由燉制以後,加倍熟爛、鮮嫩,易於消化。煮過肉的湯是滋補身體的佳品。若是在燉的時刻再加上合適的中藥或營養上能起到互補作用的食物,滋補作用會更大。不外羊肉雖好,但也不能吃太多。吃羊肉時,最好同時搭配涼性和甘平性的蔬菜,如白菜、土豆等,以起到平衡的作用。對於熱性體質的人來說,羊肉不宜食用。

2021年2月16日農曆是多少 正月初五是何星座 什麼日子

  2、湯圓
  冬至吃湯圓,在江南尤為盛行。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湯圓也稱湯糰,冬至吃湯糰又叫“冬至團”。湯圓的皮就是糯米粉製成,糯米粉白色,可養肺,適合“白色養肺”的五色進補。

  3、餛飩
  冬至吃餛飩,夏至吃麵條,這是民間憑證時令形成的一種飲食習慣。相傳,蘇州人冬至吃餛飩是為了紀念大玉人西施。另有一說,漢朝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兇殘。國民對其恨之入骨,於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恨以食之,並求平息戰亂,能過上太通常子。因最初製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吃餛飩。

  4、餃子
  每年陰曆冬至這天,豈論貧富,餃子是必不能少的節日飯,各大超市闤闠等餃子賣的都很“俏”。諺雲:“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為什麼冬至這天要吃餃子呢。聽說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葯留下的。


2020年冬至之前可以提前掃墓祭祀嗎 為什麼北方吃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