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過大年是幾月幾號 2月12日
在民間提及冬至的時刻人們都並不會以為生疏,由於這個節氣的時刻人們會有主要的流動,那麼2020年12月21日冬至民間流動是什麼呢?冬至是24節氣第幾個節氣呢?讓我們一起去領會和剖析吧!
2020年12月21日冬至民間流動
1、祭拜祖先
潮汕民間,在這一天備足豬肉、雞、魚等三牲和果品,上祠堂祭拜祖先,然後家人圍桌共餐,一樣平常都在中午前祭拜完畢,午餐家人團圓。但沿海區域如饒平之海山一帶,則在早晨便祭祖,趕在漁民出海打魚之前,意為請神明和祖先保佑漁民出海打魚平安。
2、冬至贈鞋
冬至時節,民間有贈予鞋子的習俗。在《中華古今》中有說:“漢有綉鴛鴦履,昭帝令冬至日上舅姑。”隨着時間的推移,贈鞋給舅姑的習俗逐漸演化為舅姑贈鞋帽給甥侄了。古時手工刺繡,送給女子的,鞋子刺繡多為花鳥,帽子多做成鳳形;送給男子的,鞋子刺繡多是猛獸,帽子也多做虎行。
老黃曆精選 2021年5月25日農曆四月十四進行訂婚行不行
3、吃水餃
每年陰曆冬至這天,豈論貧富,餃子是必不能少的節日飯。諺雲:“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景仲冬至舍葯留下的。
4、九九消寒
入九以後,有些文人、士醫生者流,搞所謂消寒流動,擇一“九”日,相約九人飲酒(“酒”與“九”諧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冬至是24節氣第幾個節氣:22個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二十二個個節氣,冬至示意嚴寒的冬天來臨。這一天,陽光險些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白晝最短,黑夜最長,最先進入數九寒天。天文學上劃定這一天是北半球冬季的最先。而冬至以後,陽光直射位置逐漸向北移動,北半球的日間就逐漸長了,諺雲: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
春社傳統食物 怎麼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