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黃歷 正文

2021年正月月朔的別稱 熬年守歲的傳說

2020年春社日是幾月幾日 今年的春社是在哪一天

  正月月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春節,而春節隨着時間的生長也形成了許多的習俗文化,那麼2021年正月月朔的別稱是什麼呢?春節熬年守歲的傳說是什麼呢?接下去就讓我們一起去領會和剖析吧!

領證吉日看一看 2021年3月29日農曆二月十七的宜忌如何

  2021年正月月朔的別稱
  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歲旦、歲首、歲朝、新正、首祚、三元或年、過年、歲首、元旦。正月月朔又稱大年頭一,也就是我國的陰曆春節,民間俗稱過年。這一天是一年的頭一天,春季的頭一天,正月的頭一天,以是稱為“三元”;由於這一天照樣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以是又稱“三朝”;又由於它是第一個朔日,以是又稱“元朔”。自漢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曆(陰曆)正月月朔為“歲首”(即“年”),年節的日期由此牢靠下來,延續至今。1911年辛亥革命以後,最先接納公曆(陽曆)計年,遂稱公曆1月1日為“元旦”,稱陰曆正月月朔為“春節”。

  熬年守歲的傳說
  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後一天夜裡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來的習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探討這個習俗的來源,在民間撒播着一個有趣的故事:遠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叩首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厥後,人們逐步掌握了“年”的流動紀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後,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算準了“年”肆虐的日期,國民們便把這恐怖的一夜視為關口來煞,稱作“年關”,而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設施:每到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戶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凈灶,再把雞圈牛欄所有拴牢,把宅院的前後門都封住,躲在屋裡吃“年夜飯”,由於這頓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以是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示意友善團圓外,還須在用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渡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後,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閑聊壯膽。就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的習慣。守歲習俗興起於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歲的詩文。“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人們點起蠟燭或油燈,這種習慣被人們撒播至今。


領證吉日速知 2021年3月28日農曆二月十六能否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