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黃曆結婚擇日 2021年5月18日陰曆四月初七是吉日嗎
霜降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而隨着時間的生長霜降節氣也形成了許多習俗文化,那麼2020年霜降節氣的傳統習俗流動是什麼呢?霜降節氣在什麼季節當中呢?讓我們一起去領會這個節氣吧!
2020年霜降節氣的傳統習俗流動
吃柿子
在我國的一些地方,霜降時節要吃紅柿子,在當地人看來,這樣不只可以禦寒保暖,同時還能補筋骨,是異常不錯的霜降食物。泉州老人對於霜降吃柿子的說法是:霜降吃丁柿,不會流鼻涕。有些地方對於這個習俗的註釋是:霜降這天要吃杮子,否則整個冬天嘴唇都市裂開。
登高
霜降時節有登高遠眺的習俗。登高既可使肺的功效獲得愉快,同時登至高處極目遠眺,心曠神怡,可舒緩心情。天高雲淡,楓恭弘=恭弘=叶 恭弘 恭弘盡染,登高遠眺,心曠神怡,但也要有所考究。登高的時間要避開氣溫較低的早晨和黃昏。登高時,要鎮定,速率要慢,以防腰腿扭傷;下山不要走得太快,以免膝樞紐受傷或肌肉拉傷。登高歷程中,應通過增減衣服來順應溫度的轉變;休息時,不要坐在濕潤的地上和風口處;出汗時可稍松衣扣,不要脫衣摘帽,以防傷風受寒。
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 奧斯卡2020
賞菊
古有“霜打菊花開”之說,以是登高山,賞菊花,也就成為了霜降這一節令的雅事。南朝梁代吳均的《續齊諧記》上有紀錄。“霜降之時,唯此草盛茂”,因此菊被昔人視為“候時之草”,成為生命力的象徵。霜降時節正是秋菊盛開的時刻,我國許多地方在這時要舉行菊花會,賞菊飲酒,以示對菊花的崇敬和戀慕。
送芋鬼
霜降,是秋天最後一個節氣,人們同樣異常重視,各地另有祛凶、省墓等習俗,以祈求風調雨順,生涯幸福安康。如在山東煙台等一些地方,霜降這一天人們要去西郊迎霜;在廣東高明區域,霜降前有“送芋鬼”的習俗。霜降時節,人們會用瓦片堆砌成河內塔,在塔內里放入乾柴點燃,火燒得越旺越好,直至瓦片燒紅,再將河內塔推倒,用燒紅的瓦片熱垠芋頭,這在當地稱為“打芋煲”,最後把瓦片丟到村外,這就是“送芋鬼”。人們以這樣的方式,辟凶迎祥。
省墓
古時刻,霜降時節人們還要去省墓。據《清通禮》紀錄:“歲寒食及霜降節,拜掃擴荃,屆期素服詣墓,具酒撰及菱剪草木之器;周服封樹,剪除荊草,故稱省墓。”現在,霜降省墓的習慣已少見。但霜降時節的十月月朔“寒衣節”,在民間仍較為盛行。寒衣節,也稱“十月朝”、“祭祖節”、“冥陰節”、“鬼節”等,與清明節、中元節並稱為三大“鬼節”。為阻止祖先們在陰曹九泉挨冷受凍,寒衣節這天晚上,人們要在門外焚燒夾有棉花的五色(紅、黃、藍、白、黑)紙,而且把餃子倒在一個灰圈內,意思是天氣冷了,給祖先們送去禦寒的衣物。寒衣節寄託着今人對故人的眷念悲憫之情,也是親人們為所體貼的人送禦寒衣物的日子。
霜降節氣在什麼季節
霜降是秋天的最後一個節氣,進入霜降,也就意味着,秋天即將竣事,冬天就要來臨了。說明霜降時節依然處在秋天。霜降的霜是地面的水氣遇到嚴寒天氣凝聚成的,以是霜降不是降霜,而是示意天氣嚴寒,大地將發生初霜的徵象。霜降節氣中,樹恭弘=恭弘=叶 恭弘 恭弘最先枯黃,被秋風吹到地面上,蜇蟲也全在洞中不動不食,進入蟄伏狀態
2021年正月十五是幾月幾號 2月26日吉時宜忌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