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黃歷 正文

2021年關於春節的泉源資料 民間為何過年吃餃子

2020年臘月二十五是幾月幾號 2月6日吉時宜忌查詢

  春節是團圓的節日,在春節即將到來的時刻,人們也會自動去領會一些和春節有關的知識,那麼2021年關於春節的泉源資料是什麼呢?春節民間為何會吃餃子呢?接下去就讓我們一起去領會和剖析吧!

  2021年關於春節的泉源資料
  春節源於臘祭或蜡祭
  較為盛行的說法是春節源於上古時期的臘祭或蜡祭。《中國民間信仰習慣辭典》(中國文聯出書公司1992)“春節”條:“關於春節的由來,或說源於上古社會的臘祭,臘即歲終祭眾神之名,因而春節乃是由一年農事畢後為答謝神的恩賜而來。”段寶林《中國古代的狂歡節——春節、蜡祭與儺》一文雲:“春節是中國最大的一個節日,已有四五千年的歷史,一樣平常以為其源為上古的蜡祭。”

結婚日子選擇 2021年5月13日陰曆四月初二寓意好不好

  春節源於年的看法時代
  春節源於農業的記時。我國古代是一個農業著稱於世的國家。在舊石器和新石器時代,先民們為了掌握耕作的季節,不誤農時,在生產實踐中憑證早象循環的紀律,發現了春夏秋冬四序交替的周期,這對於農作物的蒔植、治理、收穫起了很大的作用。商代使用殷歷,殷歷建丑,以陰曆十二月月朔為“年”。周代使用周曆,周曆建子,以陰曆十一月月朔為“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后,改用顓頊歷,以建亥孟冬之月(陰曆十月)的月朔為“年”。漢高祖劉邦爭取天下后,沿用秦代顓頊歷,以陰曆十月月朔為“年”。漢武帝時,由於頻頻改歷,曆法很禁絕確,泛起“朔晦月見,弦滿望高”(《漢書·律歷志》)的龐雜徵象,他便命司馬遷、落下閎、鄧同等人改《顓頊歷》,以夏曆為依據,另作《太初曆》,以月為“歲首”,正月月朔為“年”。

  春節為何民間吃餃子
  一是根據古代的習俗,餃子是過年祭祀后食用的食物。過年時,考究守歲時包,辭歲時吃,即到子時吃,此時為兩年之交、迎新辭舊的時刻,具有特殊意義,取“更歲交子”之意,“子”為“子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祥瑞如意的意思,預示新的一年裡交上好運。
  二是餃子形如元寶。人們在春節吃餃子取“招財進寶”之音。
  三是餃子有餡,便於人們把種種祥瑞、喜氣的器械包到餡里,以寄託人們對新的一年的美妙期盼。在包餃子時,人們經常將金如意、糖、花生、棗和栗子等包進餡里。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來年的日子更甜蜜,吃到花生的人將康健長壽,吃到棗和栗子的人將早生貴子。
  四是餃子自己就好吃,民間有“恬靜不如躺着,好吃不如餃子”的俗話。


2020第52屆成都國際熊貓燈會時間 今年成都燈會在哪裡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