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墳擺什麼祭品 養生吃什麼
清明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我國祭祀的節日,但在這個時刻人們穩固的話題之一就包羅了養生,那麼清明養生注重什麼事項呢?清明經典詩句是哪些呢?讓我們一起去領會和剖析吧!
清明養生注重什麼事項
重在養肝
傳統的清明養心理論以為“春與肝響應”,意思是說春季的天氣特點與人體肝臟有親熱關係。以是,清明節的養生應以養肝為主。若是肝功效正常,人的氣機就會通暢,氣血就會協調,各個臟腑的功效也能維持正常。因此,清明節養生重在養肝。調養肝臟有“養肝”和“清肝”之分。詳細方式有多種,如以肝養肝、以味養肝、以血養肝和以菜養肝等。
少吃“發物”
中醫以為,體內肝氣在清明之際到達最旺。常言道,矯枉過正,若是肝氣過旺,會對脾胃發生不良影響,故障食物的正常消化吸收,還可造成情緒失調、氣血運行不暢,從而引發種種疾病。因此,在飲食方面,宜減甘增辛,少吃發物。所謂“發物”,從中醫角度上是指動風生痰、發毒助火助邪之品,如海魚、海蝦、海蟹、鹹菜、竹筍、毛筍、羊肉、公雞等,這些發物應少吃或忌吃。清明可多吃山藥、西紅柿、土豆等食物。
黑人日是什麼節? 黑人日是哪天? 黑人日的來歷
忌久坐卧
清明節氣是“春瘟”盛行時節,但人們不能韜光養晦,更不能坐卧過久。中醫示意“久視傷血,久卧傷氣,久立傷骨,久行傷筋,久坐傷肉”。清時節氣應要保持樂觀的心態,應要常到外戶或河畔散步,以呼吸新鮮氣息,並舉行適度的健身運動。
作息提前
到了清明作息提前。為了能使陽氣更好地生髮,人們應有意識地調整作息,早點起床。7時至9時是辰時,中醫以為此時屬胃經最旺,如不早起會導致陽氣欲發而不能發,化為內火上擾心肺及腦,可引起人心躁、喉干、頭昏、目濁等不適。因此,要只管把自己的作息時間向前調,早起後起勁舉行戶外流動和體育磨鍊,不僅能舒筋活絡、流通氣血,還能暢達心胸、怡情養性、增強抗病能力。
清明經典詩句是哪些
1、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銷魂。——唐代:杜牧
2、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宋代:王禹偁
3、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宋代:黃庭堅
4、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唐代:孟浩然
5、好風朧月清明夜,碧砌紅軒刺史家。 ——唐代:白居易
6、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宋代:高翥
7、內官初賜清明火,上相閑分白打錢。——唐代:韋莊
8、清明暮春里,悵望北山陲。——唐代:孫昌胤
2021年9月黃道吉日一覽表 吉日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