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清明時間是幾點幾分 21點34分58秒
清明是從古時到現在還在撒播的節日和節氣,而在清明的文化當中有的區域會吃青團,那麼2021年清明為什麼會吃青團呢?清明節氣文化內在意義是什麼呢?讓我們一起去領會和探索這個主要的節氣吧!
國際聲援南非日是什麼節? 國際聲援南非日是哪天? 國際聲援南非
2021年清明為什麼會吃青團
清明前後吃青團的食俗,可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周朝。據《周禮》紀錄,那時有“仲春以木鐸循火禁於國中”的律例,於是國民熄炊,“寒食三日”。在寒食時代,食物應事前制就,供寒日節果腹,不必舉火為炊。青團是接納青艾(有的麥草汁)和糯米粉搗制再以豆沙為餡而成,可以保留3~5天,可以知足人們祭祀和不炊而食的需求。青團撒播到了現代,人們食用青團更多的是應令嘗鮮,作為祭祀的功效日益淡化。
清明節氣的文化內在寄義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最盛大盛大的祭祖大節,屬於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清明節凝聚着民族精神,傳承了中華文明的祭祀文化,抒發人們尊祖敬宗、繼志述事的道德情懷。省墓,即為“墓祭”,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春秋二祭,古已有之。清明節歷史悠久,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據現代人類學、考古學的研究功效,人類最原始的兩種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清明“墓祭”是傳統春季節俗的綜合與升華。上古干支曆法的制訂為節日形成提供了前決條件,祖先信仰與祭祀文化是清明祭祖禮俗形成的主要因素。清明節俗厚實,歸納起來是兩大節令傳統:一是禮敬祖先,慎終追遠;二是踏青遠足、親近自然。清明節不僅有祭掃、想念、追思的主題,也有踏青遠足、愉悅身心的主題,“天人合一”傳統理念在清明節中獲得了生動體現。履歷史生長,清明節在唐宋時期融匯了寒食節與上巳節的習俗,雜糅了多地多種民俗為一體,具有極為厚實的文化內在。
年會節目創意簡單 公司年會簡單易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