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黃歷 正文

2021年清明這天可以做什麼 有哪些民間傳統流動

正月初十宜什麼忌什麼 大年初十忌諱什麼

  清明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是我國的一個主要節氣,而清明隨着時間也形成了許多習俗文化,那麼2021年清明這天可以做什麼呢?清明節氣先容是什麼呢?讓我們一起去領會看看吧!

  2021年清明這天可以做什麼
  省墓祭祖
  清明節是傳統的春祭大節,與之相對應的是重陽節的秋祭。清明省墓,即為“墓祭”,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祭掃祖先是對祖先的想念方式,其習俗由來久遠。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表達祭祀者的孝道和對祖先的忖量之情,是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一種文化傳統。

  踏青
  踏青為春日遠足,也稱“踏春”,一樣平常指早春時到田野散步嬉戲。清明節時代到大自然去瀏覽和明了春日情景,田野遠足,這種踏青也叫春遊。古代叫探春、尋春,其寄義,就是腳踏青草,在田野嬉戲,鑒賞春色。踏青這種節令性的民俗流動,在我國有着悠久的歷史,其源泉是遠古農耕祭祀的迎春習俗。這種農耕祭祀的迎春習俗對後世影響深遠。

2020有5個神奇的星期六 新年寄語

  插柳
  清明節是楊柳發芽抽綠的時間,民間有折柳、戴柳、插柳的習俗。人們踏青時隨手摺下幾枝柳條,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編成帽子戴在頭上,也可帶回家插在門楣、屋檐上。聽說插柳的習俗與阻止疫病有關。唐人以為在河畔祭祀時,頭戴柳枝可以脫節毒蟲的危險。宋元以後,人們踏青歸來,往往在家門口插柳以阻止蟲疫。這是由於春天天氣變暖,種種病菌最先滋生,人們在醫療條件差的情形下,只能寄希望插柳阻止疫病了。柳枝插在屋檐下,還可以預告天氣,古諺雲:“柳條青,雨蒙蒙;柳條幹,晴了天。”

  拔河
  拔河,早期叫“牽鈎”“鈎強”,唐朝始叫“拔河”。它發現於春秋後期,最先盛行於軍中,厥後撒播於民間。唐玄宗時曾在清明時舉行大規模的拔河競賽,從那時起,拔河成為清明習俗的一部門。

  植樹
  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雨飛灑,蒔植樹苗成活率高,發展快。因此,自古以來,我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叫作“植樹節”。植樹習慣一直撒播至今。

  清明節氣的先容
  在二十四個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冬至在歷史上也是一個節日,但現在各地大多不再過此節)。清明節的名稱與此時天氣物侯的特點有關。西漢時期的《淮南子·天文訓》中說:“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則清明風至。”“清明風”即清新清白之風。《歲時百問》則說“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清白。故謂之清明。”雖然作為節日的清明在唐朝才形成,但作為時序標誌的清明節氣早已被昔人所熟悉,漢代已有了明確的紀錄。


2021年9月訂盟吉日一覽表 黃道吉日訂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