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是個火熱的季節,但也劃分為幾個節氣,這樣可以清楚地感知到氣候的變化,也有不同的防暑降溫方法。古人也為我們總結了不少實用的俗語諺語,可以經常從長輩那裡聽到。本篇就通過其中一句,來看看如何理解裏面的意思。
夏至入伏的含義
入伏指的是初伏,完整的內容為“夏至三庚數伏”,也就是說夏至節氣后的三庚,才算數伏的開始。其中三伏天包括初伏、中伏、末伏。夏至后的第三個庚日起為初伏,第四個庚日起為中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起為末伏。以今年為例,夏至在6月21日,每十天為一個庚日,經過庚子,庚戌,庚申的日子,對照日曆可知,正好是庚申日7月11日為初伏,此時也象徵著剛進入暑天,溫度很快升高。
冬至交九是什麼意思
交九就是數九,又稱冬九九,整句話是講“冬至逢壬數九”,根據天干紀日法,是指每年冬至以後第一個壬日開始就是一九的第一天,並不是從該節氣當天或次日開始算起的。即冬至后的第一個九天是一九,第二個九天是二九,以此類推,數到九九八十一天,氣候就暖和起來了。在古代,由於天氣寒冷,條件落後,禦寒措施很少,就靠這種方法熬過冬天。古人認為自冬至起,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代表下一個循環開始,是大吉之日,之後白天逐漸變長。
有哪些節氣諺語
1.小寒暖,立春雪。
2.雨水日晴,春雨發得早。
3.立夏東風到,麥子水裡澇。
4.小暑一聲雷,要栽七十二個野黃梅。
5.立夏刮北風,旱死青苗根。
6.夏至未來莫道熱,冬至未來莫道寒。
7.處暑種高山,白露種平川,秋分種門外,寒露種河灣。
8.冬至黑,過年疏;冬至疏,過年黑。
9.寒露過三朝,過水要尋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