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人們來講,他們都希望可以有一個節日的到來,這樣不僅能夠緩和他們在生活之中的壓力和緊張的心情,也能夠讓自己之後的生活變得更加順利。但是在這個過程之中,他們也需要考慮到每一個節日為什麼會存在呢?有什麼樣的一種影響呢?
中元節的含義
中元節是一個異彩紛呈,有着豐富文化內涵的節日。它不僅擁有佛教的宗教信仰,還有着我國道教的本土文化。中元節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一個載體,它反映了人們的鬼的神觀念和宗教信仰,同時還有我國文化的精髓孝道文化。按照佛教的說法,中元節的來源是目連救母的故事,目連不忍母親在地獄受苦,廣施十方僧人,替母親贖罪,最終將母親解脫出來。這個故事在民間流傳甚廣,故事的本身就是孝道文化的一種表現,它所宣揚的便是報答父母、讓人從善的精神。
中元節是傳統節日嗎
中元節屬於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中元節,俗稱鬼節、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正月十五日漢族稱上元佳節,乃慶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漢族稱中元節,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漢族稱下元節,乃食寒食,紀念賢人。中元節在農曆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原是小秋,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節,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時行禮如儀。
七月十五上墳掃墓,祭拜祖先。東漢時道教定下三會五臘日,其中七月七日為道德臘,又是中會即固定的道民到治所接受考校的日子。七月的這一祭祖日期後來隨着道教將中元地官的生日和相應祭祀日期定於七月十五日,所以就固定在了這一天。
關於中元節的古詩
《中元夜》
【唐代】李郢
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欄邊見月娥。
紅燭影回仙態近,翠環光動見人多。
香飄彩殿凝蘭麝,露繞青衣雜綺羅。
湘水夜空巫峽遠,不知歸路欲如何。
《水調歌頭·天地有中氣》
【宋代】劉辰翁
天地有中氣,第一是中元。
新秋七七,月出河漢鬥牛間。
正是使君初度,如見中州河嶽,
綠鬢又朱顏。
莖露一杯酒,清徹瑞人寰。
大暑退,潢潦凈,彩雲斑。
三壬三甲厚重,屹不動如山。
從此五風十雨,自可三年一日,
香寢鎮獅蠻。
起舞願公壽,未可願公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