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民俗風情從飲食、傳統節日、語言、美國精神文化四個方面,具體如下:1、美國飲食文化美國式飲食文化是不講究精細,追求快捷方便,也不奢華,比較大眾化。美國人日常生活接觸到最多的食品如漢堡包、炸雞、比薩、醬汁麵條、塔可卷餅、三明治、熱狗、炸薯條。一日三餐都比較隨便,美國的特殊文化背景對烹飪菜肴的影響。美國人的口味比較清淡,喜歡吃生、冷食品,如涼抖菜、嫩肉排等,熱湯也不燙。菜肴的味道一般是咸中帶點甜。煎、炸、炒、烤為主要烹調方式,不用紅燒、蒸等方式。以肉、魚、蔬菜為主食,麵包、麵條、米飯是副食。2、美國傳統節日聖帕特里克節在3月17日,以紀念愛爾蘭守護神聖帕特里克。這一節日5世紀末期起源於愛爾蘭,美國從1737年3月17日開始慶祝。並成立了愛爾蘭慈善社團。1780年和1784年,費城和紐約先後成立了聖帕特里克友誼之子等團體,從此美國每年都慶祝這個節日。復活節是基督教紀念耶穌復活的一個宗教節日。每年,春分過去,第一次月圓后的第一個星期日就是復活節。日期年年不同,一般在3月22日至4月25日之間。復活節有不少傳統習慣,最典型的要數復活節彩蛋。古人常把蛋視為多子多孫和復活的象徵。獨立日的日期為7月4日,以紀念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通過《獨立宣言》。《獨立宣言》提出了一切人生而平等,具有追求幸福與自由的天賦權利,政府的權力來自人民,最後莊嚴宣告美利堅合眾國脫離英國而獨立。從此,通過《獨立宣言》的這一天成為美國人民永遠紀念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