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聖誕節
聖誕節又稱耶誕節、耶穌誕辰,譯名為“基督彌撒”,是西方傳統節日,起源於基督教,在每年12月25日。
聖誕節本是一個宗教性的節日,後來逐漸演變成一個具有民族風格的全民性的節日,在美國、英國、加拿大、德國、意大利、澳大利亞等西方國家,甚至非洲,東南亞一些國家都很盛行。
聖誕樹可以說是聖誕節最重要的裝飾點綴物。
聖誕樹通常使用整棵塔形常綠樹(如衫、柏等),或用松柏樹枝紮成一棵塔形聖誕樹。樹上掛滿了閃閃發光的金銀紙片、用棉花製成的雪花和五顏六色的彩燈、蠟燭、玩具、禮物等裝飾品。
聖誕老人是西方老幼皆知的典型形象,是聖人與神靈的結合體,是仁愛與慷慨的代名詞。
孩子們總是最喜歡聖誕老人的,因為他會偷偷地把禮物塞到長筒襪里。
聖誕餐是聖誕節當天的主餐,有的家庭把它安排在中餐,有的把它安排在晚餐。這餐飯主要是家人聚餐,一般不邀請客人。
按照習俗,吃聖誕餐時,往往要多設一個座位,多放一份餐具, 據說這是為了“主的使者”預備的,也有的說是為一個需要幫助的過路人而準備的。
2.新年
在西方國家,儘管聖誕節才是最大的節日,新年在人們心目中仍佔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除夕之夜 (NewYear's Day)晚會是慶祝新年到來必不可少的活動。
西方各國的人們都喜歡在歡快的樂曲和絢麗的光彩中喜氣洋洋地度過一年的最後一個夜晚。
3.感恩節
感恩節是美國民間傳統節日。時間是每年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
感恩節的晚宴是美國人一年中很重視的一餐。這一餐的食物非常之豐盛,火雞和南瓜都是必備的。
美國感恩節除去這些活動外,有些家庭還會驅車到鄉間去郊遊,或是坐飛機出去旅行,當初移民們安家落戶的地方——普利茅斯港是遊客們嚮往的所在。
4.復活節
復活節(主復活日)是一個西方的重要節日,在每年春分月圓之後第一個星期日。
基督徒認為,復活節象徵著重生與希望,為紀念耶穌基督於公元30到33年之間被釘死在十字架之後第三天復活的日子。
復活節的清晨,當天邊剛抹上一縷晨略,婉轉而深沉的樂曲開始響徹晨空。在樂曲的感召下,基督教徒從四面八方湧向教堂、公園或公共廣場去迎接復活節的黎明,紀念基督耶穌的復活。
復活節彩蛋是為了給人們帶來快樂——確實如此!這些彩蛋精美漂亮且富有裝飾性,它們代表着人們的美好心愿,並與你分享季節更替的喜悅。
5.萬聖節
萬聖節又叫諸聖節,在每年的11月1日,是西方的傳統節日;而萬聖節前夜的10月31日是這個節日最熱鬧的時刻。
美國人在萬聖節前夜,把大南瓜挖空,並在上面刻上人的五官,然後在挖空的南瓜里點上小蠟燭。這樣,在黑暗中遠遠望去,南瓜燈籠就象一張微笑的瞼。
為慶祝萬聖節的來臨,小孩會裝扮成各種可愛的鬼怪向逐家逐戶地敲門,要求獲得糖果,否則就會搗蛋。
而同時傳說這一晚,各種鬼怪也會裝扮成小孩混入群眾之中一起慶祝萬聖節的來臨,而人類為了讓鬼怪更融洽才裝扮成各種鬼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