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是我國獨有的曆法,與公曆不同,需要參考陽曆,更準確地反映了氣候變化特點。我們要理解好背後的含義,這樣才不會弄錯它們的順序,以便準確判斷到了哪個時節。本篇就給大家普及一下部分夏秋時令的具體時間。
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的時間
小暑:一般在每年的7月7日或8日,此時太陽到達黃經105°,今年在7月7日星期三。
大暑:2021年在公曆的7月22日星期四,也就是中伏后的第一天。
立秋:大約始於8月7日,止於8月22日前後,今年具體時間為8月7日星期六,農曆六月二十九。
處暑:於每年的8月23日前後,例如2021年是在8月23日星期一,此時已過了出伏日期,天氣逐漸轉涼。
分別代表什麼意思
這幾個節氣都處在夏天和秋天的關鍵節點。小暑排行夏天的五個時令,表示炎熱的天氣正式開始了,小熱的意思,但還沒達到最熱,很多地方進入伏旱期。而大暑則是一個反映氣溫變化的節令,此時正值中伏前後,在我國很多地區會出現極端的高溫天氣。處暑的“處”含有躲藏、終止意思,代表炎熱的暑天結束了。立秋的“立”指的是到的意思,寓意涼爽的秋天已經來了,莊稼漸漸成熟,很多恭弘=叶 恭弘子也變黃飄落。
有哪些相關諺語
大暑不暑,五穀不鼓。
小暑南風,大暑旱。
小暑不見日頭,大暑曬開石頭。
小暑大暑不熱,小寒大寒不冷。
處暑天還暑,好似秋老虎。
處暑天不暑,炎熱在中午。
處暑若還天不雨,縱然結子難保米。
立秋下雨人歡樂,處暑下雨萬人愁。
秋前北風馬上雨,秋後北風無滴水。
立了秋,棗核天,熱在中午,涼在早晚。
六月底,七月頭,十有八載節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