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黃歷 正文

什麼叫寡婦年,是啥講義

沒有“立春”節氣的農曆年份叫寡婦年。


計算過程:


我國使用國際通用的公曆(陽曆)和我國傳統的農曆(陰曆)兩種曆法。節氣是根據陽曆,即地球繞太陽一周的軌道作24等分來確定的。陽曆每月有2個節氣,日期基本上是固定的,而農曆是一種陰陽合曆,每年的月數和天數不固定,全年的天數要比陽曆少11天,為順應寒暑的變化,與陽曆保持一致,所以農曆採用了19年7閏月的方法,每19年有7年為13個月(383天或384天),這就使農曆有閏月年的年份比陽曆年多約18天,故在其農曆年的一年中會有25個節氣,即含有兩個“立春”。


而農曆在無閏月年份只有354天或355天,這個全年長度一旦處於兩個“立春”之間,就年首遇不着陽曆年當年的“立春”,年尾又夠不着陽曆下年的“立春”,成為無“立春”年,這就形成了辛巳年農曆有兩個立春,而馬年(壬午年)農曆沒有立春的現象。


專家解析"寡婦年":不宜結婚的說法不科學:


據了解,農曆2013年為蛇年,由於該農曆年中全年無“立春”又被稱為“盲年”,更有人將其稱為“啞年”、“寡婦年”。在民間普遍流傳着“寡年無春,不宜結婚”的說法,因此造成了2012農曆年年底扎堆結婚的現象。


青島民俗專家王鐸介紹說,“寡婦年”是自然運行規律的必然反映,對人和事沒有必然的聯繫。“以前人們對農耕有種天然的崇拜,家裡男丁靠種莊稼為生,如果一個年份無春對糧食豐收可能有不好的徵兆,因此人們便不願在這個年份舉辦結婚等喜事。”王鐸說,“寡婦年”並不是女子結婚後會死丈夫,因此“寡婦年”不宜結婚的說法也不科學。


“無立春”只是正常曆法的演變,不可能影響到婚姻的幸福與否,結婚選擇吉日是一種信仰和願望的反映,適齡青年在選擇婚期時應順其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