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曆本來應該追求便利,為何有陽曆陰曆這麼繁瑣的區分?世界各國關於紀年的方法有很多,還有干支紀年法、道教曆法、帝王年號紀年法、天文紀年法、歷史紀年法等。另外,還有佛教紀年、伊斯兰教紀年、猶太教紀年、日本紀年、希臘紀年等。在中國,早在公元前4000多年就有了自己的曆法。從黃帝紀年開始,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中國使用的是“干支紀年法”,即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分別組合起來,每60年為一個周期。
由於公元紀年的起點是公元1年,所以大多數對公元紀年有充分了解的科學家和世界上大多數權威天文機構,都明確支持21世紀始於2001年的說法。下面重點講講為何有陽曆陰曆這麼繁瑣的區分?陰曆是中國傳統曆法之一,也被稱為殷歷、古歷、漢歷、夏曆和舊曆等。我國的傳統曆法從嚴格意義上說不應該叫陰曆,它是陰陽曆,現被叫做“農曆”,準確說應該叫做“漢歷”。
各位,農曆這種稱呼,是根據此歷是漢武帝時議造的這《漢歷》規則,以及清康熙御制《漢歷大全》對此歷的稱呼,而得出的此歷自古就稱為“漢歷”。漢歷運用了設置閏月和二十四節氣的辦法,使得歷年的平均長度等於回歸年,這樣它就又具有了陽曆的成分。這個角度上說,漢歷有了其優勢。它比較好地協調了太陽、月亮的周期,實現了陰陽合一,是世界上科學的天文日曆之一。
好了,介紹完農曆,下面介紹陽曆。我國是從1912年開始採用陽曆的。辛亥革命爆發后次年(1912年),當時的中華民國政府採用公曆作為國曆,紀年方面,公元紀年法與民國紀年法并行。1949年9月27日,經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新中國使用國際社會上大多數國家通用的公曆和公元作為曆法與紀年。但是也並沒有廢除農曆,現今的中國傳統節日還是以農曆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