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黃歷 正文

夏曆的正月是現在農曆的

夏曆,屬於陰曆(月亮歷),它以月球繞行地球一周為一月,即以朔望月作為確定歷月的基礎。夏曆的一個月叫做“朔望月”。每月初一為朔日,十五為望日,“朔望月”是月相盈虧的平均周期。在曆法中,正月定在何時,我國歷史上不盡相同:夏曆以春一月為正月,相當於在干支歷建寅之月;商曆以冬十二月為正月,相當於在干支歷建丑之月;周曆以冬十一月為正月,相當於在干支歷建子之月;秦歷(顓頊歷)以冬十月為正月,相當於在干支歷建亥之月。這便是夏曆建寅、商曆建丑、周曆建子、秦歷建亥說法的由來。其實它們分屬不同的曆法,是對應關係。目前使用的農曆,屬於一種陰陽合曆,它的平均歷月等於一個朔望月,這一點與陰曆原則相同,所以有陰曆的成分;另一方面設置閏月以使平均歷年為一個回歸年,並設置二十四節氣以反映季節(太陽直射點的周年運動)的變化特徵,所以又有陽曆的成分。人們誤以為現在曆法是夏曆,其實只是用了夏正而已。


一月通常稱

一月:正(zhēng )月、柳月、端月、初月、嘉月、新月、開歲、陬月、上春。

柳月:正月銀柳插瓶頭,又稱柳月。

端月:是指曆法的正月,斗指寅為春正(正月)。亦指一年的開始為“正”。端,頂也,仍是開端伊始的意思。正月又名端月,據說是秦始皇當政,“正”和“贏政”的“政”諧音,所以正月便改稱為端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