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忌日,指農曆每月的初五、十四、二十三這三個日子。
俗語有“初五、十四、二十三,太上老君不煉丹”,意思是這三個日子不好,連太上老君在這三天中也不煉丹。
為什麼這三個日子不好呢?原來這是根據洛書九宮之數推出來的,是為了維護皇家尊嚴而避諱。
根據民國初年的《清稗類抄》一書的說法,以每月初一入一宮,初二入二宮,初三入三宮,初四入四宮,初五入中五宮。
中五宮屬土,位居中央,代表古代皇帝居住的地方,尊貴無比。普通人為了避免冒犯皇權,就將這一日列為忌日。
然後依次類推下去,初六入六宮,初七入七宮,初八入八宮,初九入九宮,初十又轉到一宮,十一入二宮……。這樣一直排下去,十四入中五宮,避忌不用。再繼續轉下去,二十三入中五宮,也避忌不用。
因此,假如我們從初一起一宮,依次類推,則每個月共有三天入中五宮,這三天分別是初五、十四、二十三。為了皇家的尊嚴,這三天忌而不用,故稱為每月的月忌日。
也就是說,這三天之所以不用,並不是說這三天用了不吉,純粹是為了維護皇家尊嚴,是為了避皇帝的忌。這跟古人不用黃色的物品一個道理,並不是說用了黃色物品就不吉,而是因為黃色是皇宮的特權,普通人用了,會有冒犯皇權之嫌,甚至嚴重的還會被定為謀反的重罪。
今天,已經沒有皇帝很多年了,普通人用黃色物品的比比皆是,也沒有誰會因為避皇帝的諱而改名。因此現在的月忌日,只不過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傳統而已,擇日時完全可以不論月忌日了。
附:原文:
《清稗類抄》在“月忌”條中寫道:
其說不經,實為洛書九宮數耳。宮數起於一,初一一宮,初二二宮,初三三宮,初四四宮,初五則入中宮。中宮為星位之極,專制時代認為至尊之位,臣民所當避忌,故曰月忌。初六六宮…初九九宮,而宮數盡,至初十復至一宮,循環數之,十四日又入中宮,二十三日又入中宮。是以初五、十四、二十三為月忌,非有所謂不祥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