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黃歷 正文

夏曆與農曆的區別

  陰曆全稱“太陰曆”,是以朔望月(月相變化一個周期的時間)為單位的曆法。陰曆的特徵是:月的長短依據天象,歷月的平均值大致等於朔望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年的長短只是歷月的整倍數。

      太陰曆,因歲首之不同而有四:秦(朝)建亥;即以現在的陰曆十月初一為正月初一。周(朝)建子,即以現在的十一月初一為正月初一。夏(代)建寅,以周(朝)歷的三月為正月,為寅月。所以新年春聯寫“斗柄回寅”。意即在此。因現行的陰曆是以夏朝採用建寅的太陰曆,故又叫【夏曆】。

       陰陽曆,又稱“陰陽合曆”。是以月球繞地球一周為一月,再配合地球圍繞太陽一周之時數為一年。一年分十二月,大約30日,小月29日每個兩、三年增加一個月,叫做閏月。由於它與農業生產的緊密關係,又被稱作【農曆】。


1、夏曆的說法,只是傳說而已?迄今並無絲毫考古證據?

2、農曆確實基本只剩傳統節日的作用,即使24個節氣,也是差強人意。

      我們常常對農曆偉大的評說,是不是渲染得不切實際了?

3、即使是我們所說的陰曆,其實也很牽強附會,概念並不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