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目前使用的中西結合的曆法,陽曆為西曆,農曆又稱陰曆,夏曆,華歷,漢歷,中歷等,而中國是最早發明曆法的國家之一,可以追朔到3600年前的夏王朝,上古時期,人民是根據太陽升起和落下的方向,日出的最長時間和最短時間的周期;以及觀察各類植物出牙開花結果的日期,和各種動物交配繁殖規律;經過很長一段時間記錄,按照12個月亮(每個月月亮從虧到滿計算)為一個循環周期,也就是一年。按冷熱分為四季,一個月為兩個節氣,每個節氣十五天,一年分為二十四個節氣。所以稱之為夏曆,又因以月亮計算時間,故而也叫陰曆。
夏朝有遺書《夏小正》記錄了全年十二個月的氣侯和人類的活動:
正月,進蟄的昆蟲開始出土。大雁飛向北方,野雞振翼鳴叫,魚從結冰的水底上浮,田鼠出洞了,園中的韭菜長出來。柳樹長出新芽,梅、杏、山桃開花。农民們祭祀、春耕開始了。
二月,開始種黍。羊生小羊羔了。堇菜、蘩菜長得很好,已可以採摘。燕子來到家中做巢。黃鸝也開始鳴叫。
三月,桑樹發芽,楊樹抽枝。螻蛄鳴叫,釆摘蕺草。桐樹開花。斑鳩鳴叫。開始養蠶。祈禱麥子豐收。
四月,蛤蟆開始鳴叫。園中的杏樹開始結果了。
五月,浮遊的小昆蟲大量滋生,伯勞鳥鳴叫了,蟬也鳴叫,煮梅子、染色草蓼藍開始移栽。煮梅子的時候到了,也是吃瓜的時候。
六月,五月的果實完全熟,到六月都熟了。
七月,蘆葦開花,小狸長大了。池水中長出浮萍,掃帚草長成了。寒蟬開始鳴叫。
八月,瓜成熟了,開始釆摘,棗也能剝取。栗開始裂皮而自動脫落。鹿交配成功而生養小鹿。
九月,大雁遷往南方,燕子升空飛去。鼠等動物入穴。菊花盛開。開始種麥。
十月,遊獵開始了。
十一月,冬天到了,萬物不通,麋鹿角墜落了。準備好精良的弓箭,國王將要進行狩獵活動。
十二月,昆蟲蟄伏、虞人設網,破冰撈魚的月份
《夏小正》的精確計時,至今仍用在農曆中。夏亡滅亡后,《夏小正》和夏曆也隨着歷史的變遷漸漸消失在歷史上,真正讓夏曆和《夏小正》重現於世的,還是孔子無意中發現的。
孔子在了解夏朝滅亡的原因時,發現夏朝遺族保存了一本《夏小正》。經研究,發現經過商朝和周朝的修改,曆法離我們正常的生活規律越來越遠,只有夏曆才是最符合我們的生活作息規律,於是他在春秋時期,呼籲大家恢復夏曆,孔子在當時是個很有影響力的人物,所以他提出來的主張,受到重視,故而我們現在使用的農曆,就是遵循古老的夏王朝的紀年法。